2013第四屆基因產業大會今天在海口開幕,四位諾貝爾獎得主與來自58個國家的七百余位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齊聚海口。
在諾獎**論壇上,2011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宿主防御遺傳學中心主任布魯斯·博伊特勒博士,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普渡大學赫伯特·布朗特聘教授根岸英一博士,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鈴木章博士和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理工大學教授阿龍·切哈諾沃博士分別做了主旨發言。
本屆大會重點聚焦在基因工程、工業生物技術、生物能源及生物多樣性等前沿領域,搭建集國際性與專業性于一體的平臺,著重引進學術機構、生物及醫藥等領域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海口創新創業,為海口的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在這個以“基因”為主題的大會上,目前頗受爭議的轉基因食品成為熱詞。諾獎得主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他們是否食用?本報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
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博士說,他也吃轉基因食品,但他總是很謹慎,“吃得很小心”。
2011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布魯斯·博伊特勒博士說,他贊成轉基因食品,因為很多食品中都含有轉基因成分。比如說,玉米就是基因改變過的食物。玉米剛出來的時候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中間通過改變基因的成分或者其他變異也好,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所以,如果可以用現代的科學手段,讓我們的食物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有營養,為什么不呢?在我們利用現代基因技術來生產轉基因食品之前,早就存在轉基因食品。現在的基因工程技術只是改變某個基因,或者去除掉某些不利的基因,而不是將不同的物種進行混合。”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博士認為,轉基因食品很好吃,首先能提高產量,其次能解決一些作物的病蟲害問題,“我自己就吃,沒問題的”。
相關閱讀:
雜交水稻先驅袁隆平:轉基因作物是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