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醫生怒了!所有醫生都要警惕這件事
2023-06-14 17:45
閱讀:2321
來源:愛愛醫
作者:愛愛醫小編
責任編輯:愛愛醫小編
[導讀] 如何避免“網絡問診”變成“問診陷阱”?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醫療不斷發展,網絡問診成了很多人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在網上問診查詢,企圖得到治病良方。為此,很多醫院也推出了專家在線咨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這也讓很多不法分子從中嗅到了“商機”在網絡冒充專家開展健康咨詢服務,并利用消費者心理,精心設計話術,吹噓自己的醫術和藥效,借機向患者銷售保健品或假藥。如何避免“網絡問診”變成“問診陷阱”?最近,北京一家三甲醫院風濕免疫科的副主任醫師李醫生在一次出診時,有患者稱曾經在網絡上咨詢過李醫生風濕病治療的相關問題,并得到了李醫生的回復,李醫生向其推薦了可以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保健品,說效果不錯。在網上回答患者的問題,是李醫生的日常工作,但推銷保健品這件事李醫生非常肯定不是本人回復的。為此,他問患者要了網站的網址,進去后發現該網站不僅使用了他的姓名和頭像來回答患者問題,還使用了與他想熟的其他醫生的頭像和名字,針對患者的問題作出了相關解答,并且所有回復內容都是在宣傳保健品。發現問題,氣憤不已的李醫生聯系了其余4名被冒用名義回答患者問題的醫生,大家協商、咨詢律師后,決定對這家網站提起訴訟。法院審理后認為:網站從網上隨意抓取信息回答患者問題的行為并不屬于合理使用信息,這種把醫生的名字用于商業運營以獲取流量價值的行為,完全背離了《民法典》所規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圍。此外,法院審理認為,網站發布的內容對原告的社會評價產生影響,構成了對原告的名譽侵害最終,法院判定網站的行為侵害了幾名醫生的姓名權和名譽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現在網絡問診這么盛行,患者和醫護人員又該如何避免“問診陷阱”呢?在2022年公布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中,針對互聯網診療中處方審核、隱私保護、診療質控等社會關注點作出了詳細規定。律師劉滿江認為,排除“問診陷阱”,需要監管部門與相關平臺通力合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嚴格建立行政許可制度,完善當地互聯網問診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的電子注冊系統。劉滿江表示,針對擬開設網絡問診的醫療機構或醫生、專家,互聯網健康咨詢問診平臺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審核其資質條件。一旦發現忽悠患者、售賣假藥等違法行為,要及時封停相關網絡賬號,并提交相關部門,依法追究責任。在這里,小編也提醒各位同行,若是發現姓名、頭像等相關信息被人冒用的,一定要及時處理,運用法律武器維權,以免后續給自己帶來不可預知的隱形困擾和麻煩。
來 源 | 愛愛醫綜合整理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