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頭條 > 胰島素怎么調?這些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胰島素怎么調?這些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2022-06-14 16:05 閱讀:10088 來源:院前急救聯盟 作者:愛愛醫小編 責任編輯:愛愛醫小編
[導讀] 胰島素劑量怎么調?記住這9個方法!

胰島素是一柄雙刃劍,是降糖利器,只有使用得當,才能戰勝敵人(高血糖),而不誤傷自己(低血糖)。「調血糖」是一大學問,不會合理地計算胰島素的劑量,不會靈活應用,不僅無法充分控制血糖,還隨時有低血糖風險。


胰島素劑量怎么調?記住這9個方法!


初次用胰島素如何計算日用量:空腹血糖(mmol/L)×1.8;體重(公斤)×0.3~0.5。


注:上述計算為一天的用量(單位)

胰島素的日用量如何分配

1.初次用胰島素的病人,每天注射3次胰島素,適用于按「日量除以3,中減2加早」的方法分配。

例如:日用短效胰島素30單位,除以3等于10單位,中午減2單位,加在早上用,即早上12單位,中午8單位,晚上10單位。待血糖達標后,改用預混胰島素,早晚餐前兩次注射。

2.每天注射2次預混胰島素:早餐前2/3,晚餐前1/3。

3.每天注射一次中效或長效胰島素,白天3餐前口服降糖藥,睡前按每公斤體重0.2單位計算。

胰島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進行調節

1.空腹血糖調節法:

由于血糖不能達標或出現低血糖,此時的胰島素用量應根據空腹血糖調節,如果空腹血糖已調節在5.0~7.0mol/L時,可不增不減;空腹血糖在3.0~5.0mmol/L時,胰島素應減少2~3單位或改在餐后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每增高1.4mmol/L加胰島素1單位。

2.餐后血糖調節法:

餐后2小時血糖高于10.0mmol/L后,每增高2.0mmol/L加胰島素1單位,但一次加量不超過4單位。酮癥酸中毒靜脈用胰島素時,血糖下降的速度每小時不可超過5.6mmol/L,否則易引發腦水腫。

調節胰島素用量順口溜

為了便于記憶,將調節胰島素用量的辦法編成順口溜:

「5、6不過7,7、8不離10。空1加點7,后高2加1。飲食要定量,3天一對比。」

「5、6不過7,7、8不離10」指的是:患者應將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5~6毫摩爾/升之間,不能超過7毫摩爾/升,將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7~8毫摩爾/升之間,不能超過10毫摩爾/升。

「空1加點7,后高2加1」指的是:患者的空腹血糖以7毫摩爾/升為準,每升高1毫摩爾/升可加用胰島素0.7個單位,餐后2小時血糖每升高2毫摩爾/升可加用胰島素1個單位。

「飲食要定量,3天一對比」指的是:患者要控制飲食,并每隔3天檢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然后根據檢查的結果調節胰島素的用量。

發燒或月經期胰島素用量如何調節

不論何種原因發燒,體溫超過38°C者,應在原胰島素用量基礎上增加20%。婦女每次行經前或妊娠末期3個月,胰島素用量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增加。

胰島素品種或劑型改變時用量如何調節

動物胰島素改用人胰島素時,用量減少20%,人胰島素改用動物胰島素時應增加20%。

凌晨高血糖胰島素用量如何調節

對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要區分空腹血糖高究竟是“蘇木吉反應”還是“黎明現象”?睡前用了中效胰島素,而清晨血糖>8.0mmol/L,可測一次凌晨3點血糖,若≥4.0mmol/L,則稱「黎明現象」,表明胰島素不足,需增加用量。若<4.0mmoI/L,稱「蘇木杰效應」,表明胰島素過量,應減少用量。

如何根據患者的胖瘦來調節胰島素的用量

已經按照自己的標準體重和活動量來控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但血糖水平仍然偏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重新調節胰島素的用量。

調節的原則是:

消瘦者可增加胰島素的用量,不必減少飲食;肥胖者則不必增加胰島素的用量,但要減少飲食,增加運動量,并應加服雙胍類降糖藥。此類患者若因某種原因多吃了50克的主食,則必須加用5個單位的胰島素。因為一般注射1個單位的胰島素可降低10克主食所升高的血糖值。

如何調節混合胰島素的用量

早晚注射混合胰島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該患者午餐前的血糖偏高,表明其所應用的混合胰島素中的短效胰島素劑量不足。

若該患者晚飯前的血糖偏高,表明其所應用的混合胰島素中的中效胰島素劑量不足。

若該患者睡前的血糖偏高,表明其所應用的混合胰島素中的短效胰島素劑量不足。

若該患者清晨的血糖偏高,表示其所應用的混合胰島素中的長效和中效胰島素劑量均不足。

使用混合胰島素的患者可按照上述原則對胰島素的用量進行適當的調節。

1.靈活變通注射時間

舉例,某糖尿病患者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諾和靈R),當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時,可在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按常規進食;當餐前血糖在3.9~6.7mmol/L時,應在餐前15分鐘注射,同時適當多進食;餐前血糖在2.8~3.9mmol/L時,可改為餐后即刻注射,同時適當多進食;當餐前血糖高于10.0mmol/L時,應改為餐前45分鐘注射,并適當減少進食。同樣的道理,注射速效胰島素(諾和銳)的患者,當餐前血糖偏低時,也應將胰島素改為餐后注射。

再比如,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由于胃排空延遲,故進食后葡萄糖的吸收高峰也隨之后移,胰島素的注射時間也要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是注射短效胰島素(如諾和靈R),可以在餐前即刻注射;如果是注射速效胰島素(如諾和銳),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目的是讓胰島素的藥效高峰與餐后血糖高峰同步。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有些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在餐后1~2小時發生低血糖,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靈活調整胰島素注射時間所致。

2.靈活選擇胰島素劑型

許多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遇到血糖控制欠佳時,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胰島素用量或是減少進食量,而往往忽略了對胰島素劑型的調整。以預混胰島素為例,臨床上有30R和50R兩種規格,前者由30%短效胰島素和70%中效胰島素組成,后者短效胰島素和中效胰島素各占50%。

目前臨床上大都傾向于選擇30R,這種劑型基礎胰島素對控制夜間及空腹的血糖水平效果較好。但有些患者主要表現為餐后高血糖,空腹血糖并不太高,這種患者選擇50R對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更好。再比如,對于嚴重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或大手術的圍手術期患者,應該選擇起效快速、調整方便的速效或短效胰島素,而不能選擇起效慢、代謝也慢的中效、長效胰島素。

3.適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注射胰島素一般要求定時、定量,但不是絕對的。事實上,胰島素的注射劑量并非一成不變,而應根據患者的飲食、運動以及病情變化靈活調整。例如:

有些患者由于血糖長期控制欠佳,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產生了很強的抑制作用(即“高糖毒性作用”),在治療初期胰島素用量往往較大,而當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糖毒性”被解除之后,隨著患者自身胰島功能的改善,就需要及時減少胰島素用量,否則很容易出現低血糖;

當患者處于發燒、感染、手術、嚴重創傷等應激狀態時,往往需要臨時增加胰島素用量(注:發熱患者體溫每升高1度,追加20%胰島素),一旦應激狀態解除,則應及時減少胰島素用量;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胰島素抵抗”逐漸加重,胰島素用量相應增加,但隨著分娩的結束,患者胰島素用量也要及時下調;

糖尿病腎病患者,由于腎臟對胰島素的滅活及排泄能力下降,往往也需要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垂體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升糖激素分泌不足)或腸炎腹瀉(食物吸收減少),也需要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糖尿病患者多病并存,有時因病情需要而服用某些具有升糖作用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時,也需要相應增加胰島素用量。

當由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改為胰島素泵治療時,胰島素總的用量應減少10%~20%,反之,當由胰島素泵治療改為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時,胰島素總的用量應增加10%~20%。

4.調整幅度須因人而異

胰島素使用宜從小劑量起始、循序漸進地調整劑量(即低起步、慢加量)。如果急于求成,每次胰島素調整幅度過大,很容易導致低血糖,加重血糖波動,甚至出現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陷入“胰島素用量越來越大,而血糖越來越高”的怪圈,其結果是欲速反不達。糖尿病的一種類型是“脆性糖尿病”,多見于1型糖尿病患者,其最大臨床特點是血糖忽高忽低、極不穩定,對于這種胰島素調整幅度一定要小,有時甚至精細到每次零點幾個單位。但是,對于那些體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每次胰島素的調整幅度允許大一些。

5.靈活協調“鐵三角”的關系

胰島素、飲食、運動的關系就像是一個“鐵三角”,要充分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在胰島素用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進食太少或運動量過大,胰島素作用相對增強,容易發生低血糖;如果進食過多或運動過少,胰島素作用相對不足,又會發生高血糖。因此,在注射胰島素后,如果患者的運動量比平時大,或者進餐過少,就應該在活動后適量加餐,加餐時間最好安排兩餐之間或晚上睡前。反之,如果患者進餐過多,而胰島素用量沒變,就應該在餐后增加些運動量。或者如果患者事先知道這次進食會多于平時,可以適當增加本次餐前胰島素的用量。

6.合理安排血糖監測時間與頻次

糖尿病需要根據空腹血糖來調整晚餐前(或睡前)胰島素用量,根據餐后2小時血糖來調整餐前胰島素用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只查餐后2小時血糖是不夠的,往往還要檢查下一餐的餐前血糖。例如,對于某些血糖波動較大、低血糖風險較高的糖尿病患者,為了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往往需要根據下一餐的餐前血糖來調整上一餐的餐前胰島素用量。

總之,胰島素治療強調個體化,如何駕馭胰島素是一門藝術,這里面有很多學問和技巧,既要遵守原則,又不能過于教條,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療效與安全性的完美統一,這才是臨床治療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

來 源 | 院前急救聯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台江县| 凤庆县| 广元市| 惠州市| 永济市| 板桥市| 东乌| 湄潭县| 南平市| 渭源县| 淳安县| 子洲县| 渭南市| 太原市| 平度市| 万源市| 香港 | 贺州市| 乌鲁木齐县| 长寿区| 康乐县| 班玛县| 册亨县| 茂名市| 拉孜县| 时尚| 商都县| 兴城市| 沅江市| 张家界市| 万宁市| 永州市| 莱芜市| 邹城市| 永顺县| 屏南县| 黎川县| 芜湖县| 玉龙|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