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德國科學家Paul Ehrlich將理想的藥物想象為“魔術子彈”,這樣一種藥物可準確作用于患部而對健康組織無損害。21世紀初, 臨床上開始應用的一類新型抗真菌藥物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實現了這一理想。這類藥物只作用于真菌特有的結構或代謝過程,而不影響宿主,提高了抗真菌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棘白菌素類藥物通過非競爭性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干擾真菌細胞壁β-(1,3)-D葡聚糖合成,導致真菌細胞壁滲透性改變,細胞溶解死亡。目前,已上市的這類藥物包括卡泊芬凈(caspo fungin)、米卡芬凈(mica fungin)、阿尼芬凈(anidu lafungin)。
棘白菌素類藥物均為天然或半合成的脂肽,均有兩性分子的六肽環,連接脂類側鏈。卡泊芬凈是在Glarea lozoyensis發酵產物基礎上合成的脂肽;米卡芬凈是Coleoptioma empedri產物經酶解產生六肽后再連接上脂N-乙酰基側鏈而形成的脂肽;阿尼芬凈是在構巢曲霉發酵產物基礎上的半合成脂肽, 其側鏈為烷氧三苯基。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除表皮、毛發、指甲以外, 真菌侵犯內臟皮下組織、皮膚角質層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其病源菌主要為念珠菌屬、曲霉菌屬、隱球菌屬等。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性疾病增多、器官移植及各種導管介入的廣泛開展, 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等原因致使許多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機體微生物失衡。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998年美國住院化療、器官移植、艾滋病等有250萬人, 其中25%發生嚴重的真菌感染, 如曲霉病和念珠菌病死亡率分別超過65%和38%。而在我國,在急救中心發生的感染中真菌約占20% ,而如果對急救中心的重癥患者和高危患者實施早期預防性抗真菌治療臨床有效性可達62%。
棘白菌素類藥物對念珠菌屬有殺菌作用,對曲霉菌屬具有抑菌作用。臨床上可作為念珠菌血癥和侵入性念珠菌病的一線用藥。卡泊芬凈、米卡芬凈和阿尼芬凈是三個全球制藥巨頭的獨家品種,歷年來為企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據統計自上市以來卡泊芬凈每年為默沙東貢獻約六億美元左右的銷售額。
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是國際感染病領域的權威學術組織之一,IDSA臨床實踐指南一直是臨床醫生正確合理選擇抗感染藥物的重要參考,受到了全球醫生的廣泛關注。2009年IDSA念珠菌治療指南推薦卡泊芬凈、米卡芬凈、阿尼芬凈可用于治療成人非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的念珠菌血癥(A-I),卡泊芬凈和米卡芬凈可用于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的念珠菌血癥(A-II),阿尼芬凈可用于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癥(A-III),尤其是之前曾用唑類抗真菌或嚴重患者。
由于棘白菌素類不經細胞色素P450所代謝,也不是腸道和組織P-糖蛋白的底物,因而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較少。因其臨床應用時的良好表現,受到醫務人員及患者的青睞。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各大企業的新產品進入國內的時間越來越快。
由于專利的問題,國內尚無企業生產此類藥物,導致市場壟斷、價格高企。據專業招投標數據顯示,注射用卡泊芬凈,規格50mg/70mg,價格分別為1878.93/2408.92元;注射用米卡芬凈,規格50mg,價格570元。只有多些企業參與競爭,患者才能獲得實惠。
默沙東卡泊芬凈的最關鍵的化合物專利“氨雜環己肽化合物”于1994年3月1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申請號為94191487.9,其摘要為“已發現某些氮雜環己肽化合物有卓越的抗菌能力,還敘述了它們的新穎的制備工藝”。此專利2014年即將到期,國內有些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工藝及質量等方面的研究,誰會第一個向CDE提出申請,誰又會得到首仿藥呢。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