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發生機制
關于房顫的機制研究始于1914年,但至今也沒有完全闡明。快速心律失常的發生與維持,需要誘發因素和解剖基礎。對于房顫而言,其發生與維持基質通常更為復雜,2006年美國ACC和AHA發表的《心房顫動治療指南》上認為現有資料支持房顫是局灶自律性增高和多子波折返機制。
1947年,scherf應用烏頭堿和起博在兔心房誘發房顫,提出完整的房顫“局灶機制” 的假說,即起源于心房的局灶發放高頻電激動即可導致房顫。近十年來,隨著更為精細的標測和導管消融技術的進步,當在人類心臟發現局灶起源點并且消融該點房顫會得到根治后該理論才引起重視。盡管肺靜脈是快速心律失常最常見的局灶起源點,但局灶起源點也可以位于上腔靜脈、界嵴、Marshall韌帶、左心房左后游離壁和冠狀靜脈竇等。
1959年,Moe等人根據對犬迷走神經介導的房顫模型研究的結果,首先提出“多子波假說”作為折返性房顫的機制,認為前向波通過心房時形成自身延長的子波,房顫的維持有賴于心房內一定數量(至少3-5個)的折返子波同時存在。這些折返子波在空間上隨機運行和分布,其折返環路并不是由心房解剖結構所決定,而是由心房局部的有效不應期和可興奮性決定。正是由于這個緣故,這些折返子波之間可以發生碰撞、湮滅、分裂、融合等多種作用方式,從而導致折返子波的數量、折返環的大小、速度等隨時發生改變。
3 分 類
2006年美國ACC和AHA發表的《心房顫動治療指南》提出的分類中,為了臨床實用性和能顯示出不同類型房顫的不同治療特點,將房顫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
首次發作的房顫為初發性房顫,持續時間不定;患者發作≥2次即為復發性房顫。如果房顫能自行終止,復發性房顫則稱之為陣發性房顫(paroxysmal AF),該類房顫通常≤7天,大多數<24小時。如果房顫連續發作>7天,則稱之為持續性房顫(persisitent AF),持續性房顫可用藥物或電復律方法使其恢復并保持竇性心律。房顫如不能用藥物或電復律方法恢復或不能維持竇性心律則稱之為永久性房顫(permanent AF)。初發性房顫或持續性房顫均可首次出現,持續性房顫也包括時間較長而未被轉復的房顫(如>1年),通常會成為永久性房顫。根據臨床特征,房顫還可分為孤立性房顫、家族性房顫和非瓣膜病性房顫等。
孤立性房顫一般指除單純的房顫外,無其他心肺疾病的患者(年齡<60歲)。就血栓栓塞和死亡率而言,這些患者預后較好。
家族性房顫是指家族中發生的孤立性心房顫動。父母患房顫的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較大,說明房顫的家族易感性,但是否存在遺傳性分子缺陷,目前尚不清楚。國內多個有關家族性房顫的研究顯示,連個基因突變即可以導致心房不應期縮短。
非瓣膜病性房顫指那些無風濕性二尖瓣疾病或瓣膜置換術史患者發生的房顫。
4 臨床表現及心電圖特征
房顫臨床表現有多種形式,大多數患者主訴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疲勞、頭暈或暈厥。房顫臨床癥狀的輕重,取決于心律不規整的程度和心室率快慢、基礎心功能狀態、房顫的持續時間和患者自身因素。某些患者僅在陣發性房顫發作或在持續性房顫出現長間歇時有癥狀。永久性房顫患者常會感覺心悸癥狀越來越弱直至最后無臨床癥狀,這種情況在老年患者尤為多見。
房顫在心電圖上最顯著的特征是:(1)P波消失;(2)心室搏動(QRS波)頻率完全不規則;(3)在各導聯中基線為不規則低振幅的快速擺動和顫動波,系大小不同、形態各異,間隔不均勻的f波,其頻率為350~600bpm;f波形態在V1或Ⅱ導聯(右側導聯)中較容易辨識。
5 治 療
房顫的治療主要有三個目標:(1)心律控制;(2)預防血栓栓塞;(3)節律控制。開始的治療策略包括心律控制和節律控制。心律控制策略是指控制心室率,而心律并未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節律控制策略指試圖轉復并維持竇性心律。理論上,節律控制應當優于心律控制,但是AFFIRM研究顯示,兩種治療策略在死亡率和卒中發生率方面、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以及對于心力衰竭的發生和惡化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RACE試驗發現,心律控制組在預防死亡和降低發病率方面的療效并不遜于節律控制組。對于癥狀較輕的老年房顫患者,心律控制治療是合理的治療手段。但無論哪一種策略都需要抗凝治療,預防血栓栓塞并發癥。
5.1 藥物治療
(1) 控制心律
房顫時,藥物控制心室率的有效率為80%。持續性或永久性房顫患者常口服β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將心室率控制在生理范圍;在需要快速控制心室率或不適合口服藥物時,可以靜脈應用藥物,如果伴低血壓或合并心力衰竭時要小心應用,因為此時鈣通道阻滯劑可以導致血液動力學進一步惡化。心衰患者應靜脈給予洋地黃或胺碘酮。有房室旁路的患者,如果血液動力學狀態穩定,可以靜脈應用普魯卡因胺和伊布利特。胺碘酮同時具有抗交感神和鈣通道的拮抗活性,抑制房室傳導,可以有效控制房顫時心室率。在其它藥物無效或禁忌使用時,靜脈注射胺碘酮有助于控制房顫的心室率。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