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用慣性思維給一些職業貼上“標簽”的現象并不鮮見,其中大家對醫生的成見最深。我們來看看大家對醫生都有哪些偏見:
醫生不能犯錯
不犯錯誤——在患者眼里,這是一名醫生基本的素質。但真實情況卻是醫生是凡人,不是神,也不是一臺精巧的機器。是人就會犯錯,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有研究顯示,醫生不但犯錯,而且犯錯的概率高達15%.這些錯誤,在很多時候并非源自于他們的水平不濟,或者責任心不強,而是來自人本身具有的某些不可確定的諸多因素。聽說有個很優秀的外科主任,就因一個手術發生了一次醫療差錯,而被患者及其家屬弄得整整休息了大半年,最后在自責和反思中改了行,導致我們又損失了一名優秀的外科人才。因此,患者對待醫生的這種慣性思維應該改變。
醫生應該“藥到病除”
在一些患者眼里,醫生應該藥到病除。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很多時候醫生雖然全力以赴進行了積極搶救,也無能為力。
盡管大家知道醫學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心臟移植、腎臟移植、斷肢再植、人造器官等在以前只有在神話故事里才有的情節已經付諸現實。然而任何一個學科在特定的發展時期只能解決一定水平的問題,并不能解決該領域內所有的問題,醫學作為一個學科也不例外。雖說醫療水平一直在提高,但一些疾病隨著環境的改變和時代的變遷也出現了新的變異,以前沒有過的疾病也開始出現,或者是以前未發現的疾病現在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被發現和關注,例如漸凍癥。又或者是一直以來都未曾完全解決的疾病,例如癌癥。大家也慢慢明白醫學所做的只能是延緩和改善。醫生是人不是神,在一些疾病面前,由于受醫學整體發展規律的制約,醫生也往往束手無策。所以傳統醫學早就認識到這個情況,就發表了一個名言——醫生能治不死的病,救不了要死的命!
醫生是無視生命的“***”
過去的十年,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但這十年卻也是民眾對醫療滿意度最低、醫患矛盾最嚴重的十年。在一些患者眼中,醫生似乎成了眼里只有錢、無視生命的“***”.
追溯醫患關系緊張的源頭,有醫療事故、醫生收紅包、過度醫療、開大處方等新聞頻繁曝光的原因。醫生們也承認,醫務界的確存在這樣喪失職業道德的醫生,但因為這些人的丑聞就判定所有醫生“唯利是圖”,讓他們覺得很委屈。其實大部分醫生都盡心盡責,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醫生。
不苛責醫生 給自己留條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醫生也是人。不苛責醫生,就是給自己留條路。我們的社會大眾,每個人都要少一分對醫護的偏見和責難,多一份理性和思考!莫讓醫生的守與望,停留在黑暗和恐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