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4時38分,一位老人安詳地走了,然而她離世的消息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家各部委和省市主要領導,紛紛以各種形式表示沉痛哀悼。她就是我國著名化學制藥專家、中國制藥工業企業第一位工程院院士、東北制藥高級工程師及終身員工——安靜嫻。
安靜嫻,1929年2月12日生于遼寧大連,195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中國化學制藥工業企業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上世紀60年代,她提出并組織實施磺胺嘧啶重大技術路線的改進;上世紀70年代,她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主持研究發明的抗瘧疾新藥——腦瘧佳、全化學合成黃連素均為世界首創;上世紀80年代,她主持了頭孢類藥物、腦血管用藥等產品的研究開發。其中,頭孢噻肟鈉、頭孢三嗪、頭孢他啶、頭孢氨芐的成功開發填補了國內企業頭孢類抗生素的生產空白;1993年,她開始創新藥物嘗試,研制成一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并通過衛計委專家委員會評審。1997年,安靜嫻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頭孢第一人”。
作為東北制藥終身員工,安靜嫻直到79歲高齡才離開工作崗位,沒帶走一個證書,一個獎狀,一頁手稿……
從上世紀50年**始,安靜嫻就成了“榮譽專業戶”,然而她視名利如浮云。她給黨委寫信,明確表達不要獎勵,不要榮譽,不接受采訪,不著書立說。她說,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員,一個普普通通的制藥人。榮譽和利益面前,安靜嫻總是淡然處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越距。”意為,人在小時候就應該立下自己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安靜嫻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人生天地之間,“俯仰一世”,安靜嫻一生樂在藥中,除了天性的善良,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在科研與產品轉換中找到了平衡,在幫助別人中找到了生活的姿態和做人的樂趣。
她靜靜地走了,留下的是一座豐碑。讓我們銘記安靜嫻,一個行業的開拓者,一個時代的道德先鋒,一個永遠的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