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者醫院辦感恩畫展慶“十歲”生日
2015-07-14 15:35
閱讀:1241
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李思民
[導讀] 10日上午,位于揚州市四望亭路的江蘇油田總醫院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畫展。畫展主人叫張濤,家住揚州市江都區,今年70歲。張老說,這次“感恩畫展”是為了慶祝自己的“十歲”生日。原來,10年前的2005年7月29日晚上8點左右,因晚期乙肝瀕臨死亡的張濤被推進醫
10日上午,位于揚州市四望亭路 的江蘇油田總醫院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畫展。畫展主人叫張濤,家住揚州市江都區,今年70歲。張老說,這次“感恩畫展”是為了慶祝自己的“十歲”生日。原 來,10年前的2005年7月29日晚上8點左右,因晚期乙肝瀕臨死亡的張濤被推進醫院手術室。以后,老人把手術康復日期當做自己的第二個生日。
肝移植手術救人一命,術前術后“性情大變”
談起當初那場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手術,70歲的張濤老人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早在退休前,就被查出患有乙肝。2005年前后,病情加重,幾度生命垂危。反復保守治療已經沒有太大的療效,只有進行肝臟置換,才能保住老人性命。
“我當時萬念俱灰,覺得命保不住了。”據張濤介紹,當年為了活下去,他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換肝。2005年7月29日,張濤幸運地獲得一個肝臟供體,當天晚上8點左右,他被推進手術室,開始了長達20個小時的肝臟置換手術。
據了解,為了保證手術成功,當天晚上,時任主刀醫生、醫院現任院長賈玉清精心準備,10多位專家,加上護士、后勤人員等,近50人為這場關乎性命的手術奔忙。20個小時之后,7月30日下午4點,張濤被推出手術室,手術很成功。
最令張濤難忘的是,手術結束后的20天里,友好醫院的護士、護工們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照顧他,為他端茶送水、擦洗身體,陪他聊天。“我在醫院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沒有這些醫生護士,就沒有我的第二次生命。”老人說到這里,熱淚盈眶。
肝臟移植手術后,張濤的身體狀況很好,照常做家務,進行身體鍛煉。誰也沒有想到,如今在眾人面前開朗健談的張濤,肝移植手術前竟是個內向、膽小、易怒的人。張濤認為,自己術前術后之所以會有這么大的變化,主要是對生命的重新認識:“前半輩子,每天像機器一樣運轉著。現在不一樣了,也放下了許多東西。”
“重生”十周年紀念日,回醫院辦畫展感恩
在“重生”十周年的日子里,張濤邀請專業書畫家從自己的千余幅書畫作品中遴選出最好的40幅作品,在醫院舉辦了個人書畫展。
記者注意到,畫展現場也來了幾位專業書畫家,他們認為張濤的書畫作品很清新,有神韻,有的作品已經有了自己的初步風格。賈玉清院長告訴記者,兩年前的8月8日上午,手術8年后的張濤,帶著精心繪制的畫作來到醫院,將畫作贈送給了醫院。當時,他有一個心愿,夢想自己能在“重生”十周年的時候,在醫院辦一次感恩書畫展。而這兩年,張老每天都不曾忘記這個夢想,他說他要做個說到做到的人。“張老用辦書畫展這種方式感恩,很有意義,也是對我們醫院的肯定和鼓勵。”
值得一提的是,畫展現場還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50多歲的姚德海先生。姚先生是張老當年的病友,也是該醫院首例肝移植康復病例。他聽說老病友回醫院辦個人書畫展,特地趕來祝賀。
當年主刀醫生談醫患關系:多“換位思考”
“我初中畢業后就在油田工作了,換過不少單位,一直干到退休。”張濤回憶說,1962年,自己初中畢業,之后不久,就到油田當了一名鉆井工人。換肝10年,他通過自學,學習太極拳和繪畫,成了一個樂觀的“畫家”。
“2007年學的太極拳,后來才上老年大學學繪畫。”身體逐漸恢復后,2008年,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上了老年大學。誰也沒想到,此前那個初中畢業的油田工人,在藝術上竟有一定的天賦。上老年大學前,從未拿過畫筆,甚至連畫得好丑都不會分辨的張濤,開始學習繪畫后,繪畫技藝學得特別快,比很多中青年人都快。幾年后,他在江都區繪畫界已小有名氣,甚至還有人主動向他討要畫作。
兩年前,張濤有了舉辦個人畫展的心愿,這兩年來,張濤幾乎每天都在練習繪畫,平均一天要畫兩幅。每次畫畫,張濤都會想起當年的救命恩人們,可以說,每幅畫作都傾注了他對醫院的依戀和感恩之情。
江蘇油田總醫院院長賈玉清說,醫生和患者容易產生矛盾,醫患關系緊張,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我認為從醫生來講,還是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點仁愛之心,說把患者當親人可能有點矯情,但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多為他們著想,不是難事。你真的這樣做了,我想患者也會真心尊重你。再說,醫生也要生病,也會成為患者,因此,多進行這樣的‘換位思考’也是應該的。”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