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山西朔州一名1歲兒童因發熱、喉嚨嘶啞,到應縣某醫院就診,接受了打針、霧化、注射等治療后死亡。
事發后,朔州市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處理。孩子死亡具體原因,是否與打點滴有關,雖然事后調查沒能在公開渠道獲得。不過,根據孩子母親貼出的醫生開具的處方細節,有臨床藥師、醫生認為存在不妥之處——
資深藥師冀連梅指出,該處方存在多種不合理用藥問題,包括阿莫西林鈉和頭孢孟多酯是同類型藥物,不應聯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面出現了賴氨匹林。
“退燒神藥”賴氨匹林
賴氨匹林(商品名“來比林”),是臨床上“大名鼎鼎”的退燒藥。它具有阿司匹林相似的鎮痛、抗炎和退熱作用,常常通過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后,賴氨匹林會分解為:賴氨酸和阿司匹林。其中,阿司匹林抑制環氧酶,會影響前列腺素的合成,以此來起到退燒的作用。解熱強、起效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乍一看還真是“退燒神藥”其實不然近年來,賴氨匹林“惹的禍”真不少。2004~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注射用賴氨匹林的不良反應報告6510例。其中:12歲以下兒童的病例報告共1517例。其中嚴重報告75例,占比為4.9%。一些孩子在注射賴氨匹林后,出現了驚厥、嘔吐、呼吸困難、肝功能異常等癥狀,甚至會昏迷。更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正是因為問題多多,所以,醫生一般不主張使用賴氨匹林給孩子退燒。而且,早在201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曾發布公告:3個月以下幼兒,禁用注射用賴氨匹林,16歲以下兒童慎用。對于幼小的寶寶,我們提倡這樣的疾病治療原則: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畢竟常見的退燒針,對寶寶的危害可不小。退燒針是一個統稱,它主要包含賴氨匹林、地塞米松和氨基比林3種。但很多人不知道,賴氨匹林就是另一種形態的阿司匹林!孩子注射賴氨匹林后,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隨著病情加重,還會影響到大腦,出現驚厥癲癇,甚至昏迷,嚴重可直接導致死亡。它會影響身體的多個器官,其中對肝臟和大腦的危害最大!所以,兒科醫生的普遍共識:任何年齡的寶寶,通常都不建議打賴氨匹林來退熱,特別是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地塞米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它通過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來達到快速退熱的效果。但也是這個原因,很多醫生會將其看作退熱的良藥,最終導致激素藥的濫用。除了過敏性、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的疾病,需要糖皮質激素來治療,通常不推薦把地塞米松當做常規退熱的方法之一。氨基比林的危險在于,它會引起白細胞的減少,從而大大降低寶寶免疫力。從1931年到1934年,僅美國一個國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細胞減少癥的就有1981人,歐洲死亡200余人。 雖然現在已經禁止使用氨基比林針劑,但它的復方制劑——安乃近退燒藥,目前仍在部分地區被使用!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那些曾被“封神”,副作用卻極大的退燒藥!這種退燒藥,在國內和國外都曾造成死亡案例。它有個巨大的缺點就是:副作用多!容易影響血液系統,使凝血出現障礙,造血功能異常,讓孩子貧血。2020年3月,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停用安乃近注射液、小兒安乃近灌腸液、安乃近滴劑、安乃近滴鼻液等相關品種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尼美舒利也曾是風靡一時的兒童退燒藥,但坑人的是,它卻容易造成兒童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雖說現在已禁用于12歲以下兒童,但有些不規范診所的醫生,不一定會及時更新用藥知識,就會出現亂給孩子使用的情況。大人們一遇到寶寶發燒就難免急的不行,覺得必須要馬上退燒。其實,這種做法本身就不是很恰當。因為,通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對抗感染的積極行為,可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防御機制。有些家長會怒斥這種說法:就讓寶寶這么燒著,哪家大人能受得了?目前,全球廣泛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安全退燒藥有2種: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它有口服劑型和栓劑兩種,當寶寶由于哭鬧、惡心、嘔吐等原因不能口服藥物時,可以考慮使用栓劑,注意要避免口服劑和栓劑同時使用。雖說這兩種藥很安全,但家長在給寶寶使用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根據醫生指導用藥。未滿3個月的寶寶體溫一旦超過38℃,立即就醫。不建議自行用退燒藥。3個月以上的寶寶體溫超過38.5℃,可服用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退燒,但蠶豆病寶寶慎用。6個月以上的寶寶體溫超過38.5℃,可服用泰諾林或美林(布洛芬)退燒。口服退燒藥間隔時間過短或過勤,可能會損傷肝腎。所以,服用退燒藥一天不得超過4次。等給娃服用了退燒藥后,還要時刻觀察寶寶的狀態,定期監測體溫,看有沒有降下來。小時候,只要發燒,老人都會出主意,“捂一捂,出一出汗就好了”。其實,這經不起推敲。捂著會導致熱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體溫升高。就算捂出了汗,捂汗退燒的功效也只是暫時的,孩子丟失大量的汗液,反倒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起捂熱綜合征,嚴重可導致死亡。別笑,真有不少人這么干過。總有些家長認為,酒精揮發會把熱量帶走,孩子這不就退燒了嗎?其實,這不僅退不了燒,酒精還會進入孩子的皮膚。大面積的酒精擦浴,很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現在,一般在城市的醫院很難見到這種退熱方法,但在一些村鎮仍在使用。有的家長認為灌腸給藥不經過肝臟代謝,沒有副作用,退燒快效果好,但實際上它“劣跡斑斑”,暗藏隱患。要知道,如果操作不當,娃的腸胃就有穿孔、出血風險,并且還容易造成肝腎功能損傷!之前就有一個半歲大的寶寶,因為錯誤的使用了灌腸退燒的方法,導致腎衰竭,終身要做透析!前面提到的方法,不管能不能用,勉強還算正常操作。但是,有一些地方的“偏方”,畫風就有點詭異了。什么雞蛋清敷額頭、姜片/蒜片貼腳底,甚至還有銀手鐲煮水、珍珠粉泡水喝等奇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