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年一度的高考緊鑼密鼓。有志于報考醫學院校的學生或許會留意到不久前的一則新聞報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今年重新招收兒科專業本科生。
1998年,教育部對普通高校本科目錄進行調整,專業種數由504種調減到249種,其中,兒科學專業被取消。國內醫學院校據此陸續撤銷兒科學專業。時隔13年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新開設兒科專業,引發了業內外對兒科人才培養現狀的關注。
兒科醫生緊缺“倒逼”招生重啟
提及此次兒科專業招生重啟的初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黃鋼表示,“主要是為了扭轉兒科專科醫生嚴重不足的現狀”。
上海市的兒科技術力量在全國領先,但依然面臨人才緊缺的難題。有數據顯示,上海三大兒童專科醫院,2010年全年門急診人數為269.6萬人次,手術量為24482人次,而三家醫院的醫生總人數僅為592人。按照規劃,上海兒童專科醫院的床位數將從1000余張增加到2000張以上,所需兒科醫生數量至少要比目前翻一番。
就全國而言,情況更不樂觀。按每千名兒童應有一名兒科醫生的比例估算,目前全國兒科醫生缺口約20萬人。
有統計顯示,兒科學專業被取消之后的十余年間,全國兒科醫生的數量只增加了5000人。黃鋼坦言,由于兒科學專業的取消,使得醫學生對兒科特點和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兒科醫生工作壓力大、風險高、待遇低,普通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多不愿意從事兒科工作。
根據上海交大醫學院今年的高招計劃,該校將面向全國招收30名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方向的本科生。
“教育部當時作出取消兒科學專業這一調整的主要考慮是,臨床專業學生應先打好基礎,在本科階段完成內外婦兒各基礎學科學習,其后再進行某一專業領域的深入學習。事實上,我們此次招生計劃調整依然兼顧了教育部的這一培養思路。我們新設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方向,而不是獨立的兒科專業。”黃鋼說,單設兒科學專業使學生只注重兒科專業知識,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黃鋼說,該校新設的這一專業方向,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兼顧寬泛醫學知識學習,突出兒科特色,增加兒科專業知識學習內容和臨床實踐時間。在畢業后教育階段,該專業方向的學生還將接受側重于兒科臨床技能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如此才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而不是偏科人才”。
“在新的培養模式下,醫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目標將會更明確,對兒科專業的職業忠誠度也將更高,更利于吸引有志于做一名兒科醫生的年輕學子加入進來。” 黃鋼說,雖然招錄結果要到7月中下旬才會揭曉,但他對招錄情況持樂觀態度。
13年來僅有幾所大學堅守陣地
事實上,類似上海交大這種兒科人才培養模式已有成功先例。1998年兒科學專業被取消后,重慶醫科大學就以這一模式繼續堅持招收兒科專業本科生,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兒科人才培養基地。據不完全統計,最近15年全國培養的5000余名兒科醫生中,該校培養的人數約占40%。
“這一辦學政策來之不易,當時重慶醫科大學校長周雅德等一批兒科專家不懈地奔走呼吁,向教育部匯報兒科專業的特殊性,幾經周折終于獲得保留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的辦學資格。”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廷玉回憶說,這得益于重醫大兒科系是全國最早的4個兒科系之一。“經積極爭取,當時只有重慶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少數幾所兒科教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的醫學院校,繼續以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方向)的模式堅持兒科專業人才培養。”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培養以兒科專業為特長的臨床醫生和兒科高級醫學人才。”李廷玉介紹,該校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方向)本科生前3年的課程設置與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一致,后2年的臨床課程和臨床實習則突出“兒科特色”。例如,臨床醫學專業的兒科學課程只有79個學時,而兒科方向的課程是獨立開設《兒內科學》、《兒外科學》、《皮膚性病學》、《兒童保健學》、《兒童感染消化病學》課程,共計334個學時,其中《兒內科學》課程達到126個學時。在臨床實習環節,兒科學方向的學生在成人的內科、外科、婦科各科的臨床實習時間約占1/3,兒科實習時間則占到2/3多。
“這也是用人單位十分肯定我系學生適應臨床能力強的原因之一。每年年初,我們的畢業生就被用人單位搶光了。”李廷玉說。
重開專業僅僅是邁出“第一步”
除了上海交大醫學院重新招收兒科學方向本科生外,廣州醫學院今年也新增了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專業方向。
對于更多院校加入到兒科醫學人才培養隊伍之中,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聞德亮認為,“這有利于滿足社會需求、保障兒童健康和完善兒科人才培養體系,應盡早在全國有條件的學校開設這一專業方向,大力培養基礎寬厚、特色明顯的兒科專業人才。”
“相對于當前兒科醫生缺口大的現狀,目前的培養人數僅是杯水車薪。”李廷玉呼吁,相關部門應重新考慮建立完善兒科人才培養體系,多渠道培養兒科醫生。
記者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查詢到,2012年全國有101所院校招收兒科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其中約2/3的院校還設有兒科學專業的博士點。業內專家表示,很少有人愿意報考兒科研究生,不少學生是從其他專業調劑到兒科專業的,學習基礎和主動性都相對較弱,這不利于學科的長遠發展。
通過“開源”緩解兒科人才荒,彌合人才斷層,僅僅是“**長征第一步”。“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制度來支撐,不對兒科專業實行政策傾斜,單靠重新開設專業,學生選擇起來還會有顧慮。”聞德亮強調說。
李廷玉希望,出臺相關政策,為兒科醫生創造更好的執業環境,以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兒科專業。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