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左心耳封堵術聯合傳統消融治療在改善房顫患者1年預后方面優于單純消融治療。參考文獻該前瞻性觀察性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傳統房顫消融術前進行左心耳封堵術(Lariat)對持續性房顫患者的影響。研究共納入138例持續性房顫患者,其中69例接受左心耳封堵術治療30天后再進行房顫消融,69例對照者只進行消融治療,主要終點是消融后1年內無抗心律失常治療情況下未發生房顫。
研究組患者左心房容積大于對照組,而且前者CHADS2、CHADSVasc與HAS-BLED評分也較高,但兩組患者消融期間的損傷類型相似。研究組與對照組主要終點發生率分別為65% vs. 39%(P = .002),排除既往消融治療影響之后結果相似(62% vs. 41%;P = .028)對照組因復發而需再次消融者多于研究組(16% vs. 33%;P = .018),在需多次消融的患者中,接受左心耳封堵治療者更易達到主要終點(77% vs. 58%; P = .018)。對照組與研究組房顫復發平均間隔分別為19個月(IQR,11——25個月) vs. 27個月(IQR,20——40個月,P = .03)。
多變量分析顯示,基線高齡(OR = 1.043;P = .037/年)、左心房容積較大(OR = 1.021;P = .003/ ml)及左心耳封堵術失敗(OR = 3.343;p = .004)均可***預測1年時房顫復發。
圖1 研究組患者連續左心房熒光造影
圖2 三維點解剖標測
圖3 兩組患者未復發比例
研究組總結道,左心耳是房顫發生及持續存在的重要位置,而左心耳封堵聯合傳統房顫消融似乎可減少持續性房顫的復發。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