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不斷的患者傷醫事件,引起了大眾對醫生執業環境的關注。“八成醫生不愿子女學醫從醫”“醫學生轉行率居高不下”等新聞隨之見諸報端,引發熱議。實際情況到底如何?一項調查顯示,國內臨床醫學、護理類專業本科生超八成在醫院工作,其中87%在工作三年后仍堅守醫護崗位,其平均月收入漲幅152%。但醫學生“關注社會”“包容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則有待加強。
從事教育研究的麥可思機構新近發布的對國內醫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2012屆臨床醫學、護理類專業本科生畢業后,超八成從事醫護類職業。2009屆學醫且從醫的本科畢業生中,工作三年后有87%仍然在醫院從事醫護類職業,工作穩定性較高。工作三年后,這些年輕醫生平均月工資收入為4687元,比畢業半年后(1857元)上漲2830元,比全國本科其他類專業畢業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漲幅比例(126%)高26個百分點;但月收入絕對值比其他類專業(5359元)低672元。
64%的臨床醫學、護理類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健康衛生習慣”意識得到提升,該比例超過其他類專業畢業生(29%)一倍。但在“關注社會”、“積極努力、追求上進”、“人生的樂觀態度”、“包容精神”的提升方面,醫學生分別低于其他類專業畢業生7至13個百分點,參與社會實踐及公益類社團的比例也稍低。原因可能是醫學專業學生專業學習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