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這位醫生給自己做了腸胃鏡+痔瘡手術
2021-11-13 00:00
閱讀:9004
來源:愛愛醫
作者:愛愛醫小編
責任編輯:愛愛醫小編
[導讀] 網友:這醫生真“狠”!
“60%的醫患糾紛,責任都在醫院”,這是在平日聊天時,眾多醫生同仁經常提起的。至于為何會得出這種結論呢?在醫院中,大部分醫生都可能被投訴過,但經常被投訴的其實就那么少數幾個。這些經常被投訴的人都有一句口頭禪:就算是工廠的產品都有2%的次率,醫生一天上百個病人,怎么可能不出錯?看到這里別急著噴,上述的只是極少數,并非整個醫生群體,除去這極少數,剩下的都是想患者所想,思患者所思的醫護人。有些醫生,為了更好的體驗患者的感受,更好地服務于患者,他們做出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又讓人由衷豎起大拇指的事!近日,南方醫科大學中西結合醫院內鏡中心進行了一場特殊的腸胃鏡檢查以及內痔切除手術。該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主任張衛民在沒有打麻醉的情況下,給自己做了腸、胃鏡檢查和內鏡下內痔套扎治療手術。作為一名消化內科的醫生,每天都給患者做腸胃鏡檢查的科普,因為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很有必要,是診斷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但在工作中,張主任發現了很多因輕視檢查而耽擱治療的患者,有很多人擔心做腸胃鏡不舒服。于是他便想到了以身做示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其實做這樣的檢查沒什么大不了的。為了不影響患者正常就醫,張衛民決定在周末給自己做腸胃鏡檢查以及痔瘡手術。他坦言:“給自己做內鏡,難點在于有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時要繼續操作進鏡并觀察,更難的是給自己做內鏡的體位、進鏡方式方法、操作方法等,和給患者做的時候完全不同。”做胃鏡時,干嘔是最常見的癥狀,張衛民在往自己喉嚨插入胃鏡時,也出現了干嘔。他眼盯著屏幕,邊插管邊操作約7分鐘后,胃鏡順利檢查完成。“平時插胃鏡都鼓勵患者說要堅持住,自己親身體驗了,知道是什么感覺,我們就能換位思考更多地理解患者。”張衛民說。隨后進行的是腸鏡檢查,張衛民半靠在床上輕輕地插入腸鏡。“有點涼颼颼的感覺,能夠感覺到肚子里在嗡嗡地響?!闭勑﹂g,張衛民通過腸鏡發現乙狀結腸和直腸處有10多粒小息肉,他一手操鏡,一手拿起活檢鉗一一進行了冷切除。“胃鏡腸鏡是診斷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的金標準。一般來說,有危險因素的人,建議40歲開始做一次胃鏡、腸鏡檢查;普通人建議建議50歲開始做一次胃鏡、腸鏡檢查。”張衛民介紹,“危險因素指的是攝入高鹽 、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Hp 感染者、慢性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胃腸息肉等。”做完胃腸鏡檢查后,張衛民在內鏡下給自己做內痔套扎治療手術。在消化內鏡治療痔瘡的過程中,中醫藥治療發揮了有效作用,術后還能夠緩解不適癥狀。手術前一天,張衛民加服了特制中藥湯劑,以保持大便通暢,協助做好腸道準備。手術開始時,他先在胃鏡安裝多環套扎器,插鏡進入直腸,后通過倒鏡進行痔核及痔上黏膜聯合套扎。套扎完成后,張衛民通過胃鏡灌注具有止血、消炎、行氣止痛等作用的中藥。術后,再通過熱奄包熱敷腹部等中醫非藥物療法,緩解不適癥狀。“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體驗,今天作為病人,在無麻醉的情況下親身體驗胃鏡、腸鏡診療的全過程,感受到了患者在做檢查前、中、后的心理狀態,體會到腸道準備時及術中術后的種種不適。今后會帶領全科醫生持續改進胃腸鏡檢查的全過程,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給自己做完手術后,張衛民感慨地說。其實,為了更好的體驗患者就醫途中的感受,改正治療過程中不足的地方,像張衛民主任一樣的醫生不在少數。2021年2月20日上午,溫醫大附二院龍灣院區的消化內科醫生林李淼給自己做了胃腸鏡,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驗患者的感受,作出治療優化。2020年7月7日,四川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曾江華就自己用左手給右手開刀做了手術。這次手術,曾醫生主要是想先用自己“練練手”,嘗試用微創手術治療狹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怎么樣,畢竟傳統的手術切口、縫合、拆線,這一套流程走下來,患者至少要修養兩周,很不方便。每次看到這些對自己下手的醫生,震驚之余更多的是感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到對自己下手的醫生們,除了“狠人”二字,小編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去形容他們,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雖然對自己下了狠手,但面對患者時,卻很溫暖!隨著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心也越來越浮躁!當我們在感嘆為什么現在的醫生都這么沒有醫德的時候,還是需要靜下心來,看看自己身邊的這些醫生,他們為了患者都作出過那些努力!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我覺得用在醫患關系也非常適用。前幾天小編看了南方周末六六寫的一篇文章感觸非常深。六六在文章這樣說道,醫生的共性是,如果你只與他們見一兩次面,你會發現他們大多冷面,難開笑臉。他們說話謹慎,善用模糊詞匯。帶著探究黑幕的心理進醫院,直到后來我才明白,從院長到所有的醫生,敢于敞開門讓我進去看的原因是,他們覺得能寫的黑幕,早就被寫完了。我曾在手術室里看見醫生一針一針縫腦膜,這是一門幾近失傳的手藝,因為費時又費力,大多數人都用人工腦膜貼上當補丁完事。我問他你為什么做這樣的活啊!他答我:“我練手藝,藝不壓身?!?/span>后來熟了以后,我知這位病患來自福建山區農村,年收入都負擔不起這臺手術,一塊腦膜要八百多元,他(醫生)用自己的時間和手藝,替他(患者)省了。他做這樣的好事,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永遠不會知道,新聞媒體也不會報道他的善心。如果恰巧不是我站邊上,又多話好問,這樣的事就湮滅了。我知他也拿紅包,也拿回扣,也推薦最貴的藥給富豪,但同時,他和他的同事們,每個月都在為付不起醫藥費逃跑的人們墊資。在中國普遍存在的醫患現狀就是:行業內的那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之后,加上網絡宣傳,余震一直不斷,于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任就這樣一點一點被消耗。為醫者,我不敢和你說太多,就怕一不小心說多了,留下什么把柄,在某個自己不知道的瞬間,將自己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作為患者,自己就是簡單的咨詢了一下病情,醫生這不耐煩是什么意思?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我是沒有給錢嗎?拉個臉給誰看呢?患者不知道醫生私底下都作出了什么樣的努力,經歷了怎樣的經歷;醫生面對排成長龍的病患,看病兩分鐘,很難設身處地的去顧慮到患者焦慮的情緒,這時要再態度強硬,矛盾爆發,再加上某些人網絡上一宣傳,瞬間升級!大部分醫生都是好醫生,都在思患者所思,想患者所想;大多數患者都是講道理的人,只要態度不要太強硬,他們也能理解你的不容易!究竟何為醫德,何為患德呢?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桿秤!來源 |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溫州都市報等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