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棘間韌帶病變易發生在腰5骶1及腰4、5間隙?
2018-06-12 11:50
閱讀:20789
來源:骨科主治醫師870問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脊柱的棘上韌帶有95%止于腰椎34棘突,而止于腰s棘突的占5%,腰5骶1無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為唯一連接兩棘突的結構。
脊柱的棘上韌帶有95%止于腰椎34棘突,而止于腰s棘突的占5%,腰5骶1無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為唯一連接兩棘突的結構。此部位又處于活動的腰椎和固定的骶椎間,牽拉應力大,加以腰s及骶1棘突發育不良,甚至隱裂,因而腰s骶1間及腰45間便成為棘間韌帶損傷的好發部位。
棘上和棘間韌帶的作用是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當脊柱向前彎曲至90°以上后,骶棘肌處于松弛狀態,僅由韌帶維持脊柱的姿勢。由于腰45及腰s骶1的解剖結構特點,當極度彎腰時,該部的棘間韌帶遭受的牽拉力比其它部位大的多。尤其當膝關節伸直位彎腰時,骨盆被拉緊的胭繩肌固定在旋后位,腰骶部的軟組織處于緊張狀態,棘間韌帶受到高度牽拉,如果再繼續受到外力作用就極易損傷。此外,腰4s及腰s骶1是脊柱負重最大的部位椎在運動中可隨時前彎后伸,棘突間隙也隨之分離或靠攏,加大了棘間韌帶的磨損,亦加速了退變。棘間韌帶在20歲以后就可以隨年齡增長發生退行性變。 Rissanen曾統計306個棘間韌帶標本,20歲以上即有不同程度退變的占21%,退變發生的最高40歲,達75%。退變纖維呈玻璃樣變、腫脹、萎縮或斷裂,成為韌帶損傷的基礎有人統計,腰s骶1棘間韌帶損傷占全部棘間韌帶損傷的6%。亦有人提出,腰間盤突出癥和腰部勞損等病變,可加重棘間韌帶的損傷和退變。還有學者報道,在腰間盤突出的同-間隙,有棘間韌帶病變的占40%。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