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為什么容易 發生氣壓傷?
2018-04-12 08:48
閱讀:2213
來源:危重病醫學主治醫生600問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機械通氣本身可引起肺損傷,即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或氣壓傷。
機械通氣本身可引起肺損傷,即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或氣壓傷。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是機械通氣的常見并發癥。以往認為氣道 峰值壓力過髙是引起氣壓傷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大量的動物實 驗證實引起氣壓傷的主要與肺泡跨肺壓過大或肺泡過度膨脹有 關,氣壓傷實際上是“容積傷”。
Gattinoni等動態觀察了不同階段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S)的氣壓傷發生情況,結果發現**S早期依賴區和非 依賴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間質氣腫、氣囊腫和縱隔氣腫,隨養 **S病程進展,氣壓傷累及范圍明顯增加,并以依賴區更為顯 著。**S患者易發生氣壓傷是尤其病理生理特征決定的。導致**S患者發生氣壓傷的因素有:
(1)高跨肺壓引起氣壓傷。由于參與通氣的肺單位明顯減少 (即“小肺”),肺單位的順應性也存在較大差異性,潮氣貴偏大 或氣道m力過高將使某些肺泡過度膨脹或跨肺壓過高,引起肺泡 破裂。另外依賴區的附加靜水壓較髙,使相應肺泡跨肺壓較非依賴區高,因此,依賴區易發生氣壓傷。
(2)剪切力引起氣壓傷。AKDS肺損傷的不均一性導致肺泡 膨脹時,在萎陷肺泡和膨脹肺泡之間區域產生較大的剪切力,另 外,呼氣末塌陷的肺泡,在吸氣時突然開放,亦可產生較短大的 剪力。
(3)肺泡及肺間質的炎癥性破壞或表面活性物質缺乏,使其易于發生氣壓傷。
氣壓傷可表現為肺泡氣體漏出(間質氣腫、氣囊腫、縱隔氣 腫等),也可表現為肺間質水腫,乃至肺泡水腫,與**S導致肺損傷難以區別,臨床上需特別重視。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