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次的120任務,我的急診病人又會是假的
2017-03-12 19:56
閱讀:1561
來源:醫脈通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也許這次的120任務,我的急診病人又會是假的
救護車又出發了,也許這次的120任務,我的急診病人是假的。
又是昨天晚上那個女的
早8:51,120急救指揮中心發來指令:高鐵站廣場,暈厥。救護車應聲而出,向著淮河大道挺進。至之,一看,什么“暈厥”的病人,還是昨天晚上拉回急診科在病區折騰了一宿的那個女人!
昨晚20:51,夜班出車人員也是接到指令,去了高鐵站廣場西北角一趟,看到一名中年女人,在那里“找碴”——原來,此人是高鐵站北邊一個村莊里的村民,由于建高鐵站時占用了她家的地,至此結下了“梁子”,這女人從此就開了頭,一不高興,就過來鬧事、砸場子,保安一來,她就倒地“暈厥”,廣場保安也好,轄區的民警也罷,誰都拿她沒辦法,因為這個人,是在市里的精神病院,也是“掛了號”,有病案的。
這種人,不接,不行,因為120要配合廣場安保、110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接了,也不行,這種人根本就是急診科的隱患。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病人,只是背負著“病人”名義,借此逃脫法律責任、鬧事的人。
昨天晚上,執勤的110撂下一句:“你們(120)不接走,出了事你們負責!”急救隊員實在沒轍,請示了一圈,匯報了醫院的總值班,最后還是把這個女人接回了急診科留觀室。
“患者”李xx,女,48歲,暈厥。在急診留觀室,這個女人,既不用藥,又拒絕檢查。揚言:“明天我去砸門!”夜里只在病房里睡了一夜,早晨不知何時,就“逃跑”了。
果然說到做到。
昨天晚上就說今去砸門。
今天,就把人家大門給砸了!
這個女人拿著鋤地的鋤頭,躺在火車站進站口的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是個玻璃房,那女人砸爛了玻璃房的大門,正準備砸里面的電腦,被高鐵站的保安人員控制住了,急救隊員到達的時候,只見那個女人又躺在門口的水泥地上,正在大喊大叫。
“又是昨天晚上那個女的。”
“你們知道啊。”
“昨晚才在我們急診科鬧了一夜的。”
急救隊員跟現場執勤的保安對話。
“你去不去醫院?不是昨天晚上才從醫院出來的嗎?”急救隊員俯身問道。
“不去!不去!”
不是我們不愿意拉她,是她不愿意去醫院的!
120急救出車記錄本上,又多了一條“拒絕***”的記錄。
突然暈倒的患者
120急救站,醫護們正在值班時,突然,一個中年男人扶著一個中年女人來到護士站找醫生。正當醫護人員詢問患者一般情況時,女人突然渾身一軟,暈倒在男人身上!
眾人七手八腳地把女人抬到隔壁的急診留觀室。
呼之不應,雙目緊閉,暈倒在地……這人到底怎么了?醫護人員腦子里瞬間出了一堆疾病,在高速轉圈。
甭管怎樣了,上監護、吸上氧,扎上液,查血糖……患者家屬說是患者有青光眼,頭痛、眼痛,之前才在醫院里輸了液的,看監護儀,血氧99%,脈搏78次/分,均勻有力、規律,呼吸也正常?
可是,病人她分明就人事不省的躺在那里,呼之不應的啊。
“你們快點給她打一針,上一次,就是那個醫生給她打了一針,就好了!”
“別急!我們總得問清楚了才能給你用藥啊,現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如果頭痛眼痛,還是眼睛上的事兒,需要請眼科人員過來會診,或是平穩了到眼科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急診科沒有檢查眼底的儀器。”主任在和患者家屬溝通。***眼科主任,人家說是沒有接診這個叫xxx的青光眼病人。
后來,患者家屬開始“蘑菇”,要求醫生給開一支止痛針,并反復說,上次就是打了一針“鎮痛針”就好了,就回去了。一來二去中,患者家屬終于說出患者發病的誘因:在家跟兒媳婦生氣了!
早說啊,一針安定,一針鎮痛,“患者”在留觀室睡了一覺,說是好多了,也就回家了。
被兒子孝心“綁架”的腰痛者
上午八點五十的那趟車,空車而返。
其實,這次的呼救現場離醫院并不遠,坐公交車也就兩站的路程,就是做出租車***,也就是花個5元的起步價而已,很快就到醫院了。
咳嗽一聲扭著腰了,是這次患方呼救的直接原因。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這話一點也不假,透過窗口看世界,世間萬象無奇不有。想要“開眼”的人兒,盡可以過來體驗生活。
“腰痛”是這次“120”急救指令中憑呼叫“120”者的口述,在派車單上所下的初步診斷。
這個腰痛的老漢胖得很。他的腰痛應是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的,之前也到醫院檢查治療過,知道有這毛病。這次他本不想打“120”,但是兒子很孝順,情急之下,見父親當時呼痛,就順手打了“120”。
醫患雙方交談了幾句,患者有意到距離較遠、本地那家康復比較有名的醫療機構去看看。對于這種院前轉運的要求,醫護人員也見慣不怪,只是把“丑話”說在了前頭:救護車轉送可以,但按規定要交60元的轉運費,患者一聽到費用就瞪大了雙眼:“120不是不要錢嗎,免費送……”
“撥打120是不要錢,但救護車出動這么多人力物力,要收院前急救費……”護士試圖跟患方解釋。像你這種情況,完全可以自行***,而無需動用救護車。更何況急救站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為呼救者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按規定理應收取適當的院前急救費用,更何況不如此,隨意、惡意浪費公共衛生資源的現象將更泛濫,120會淪落,會淪為有些人召之即來、揮之即走的“**車”……
患者和家屬這會兒腦子里轉得飛快,如此一算賬,這種情況下動用救護車上醫院也忒不劃算了。于是,患者堅決不同意醫院,家屬只好敷衍醫護人員“再在家觀察觀察……”
“酒暈子”烽火戲諸侯
下午五點的這趟車,還是空車。
幾個“酒暈子”,中午在一家深藏在都市村莊里的無名酒家喝醉了,就是不走,有的鬧騰,有的睡覺。從中午一直折騰到現在,眼看著酒店就要開始晚宴了,這午宴還沒有散伙。
較為清醒的看到其中一個昏睡不醒的酒友,似乎有些后怕和醒悟,就撥打了“120”,吵吵著要帶他到醫院輸液、醒酒。
救護車七拐八拐地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幾個醉鬼的意見發生了分歧,有非要讓他上醫院的,有不贊同的,當著醫護人員的面,又是一通扯不斷、理還亂的混亂邏輯和酒后思維。這幾人把昏睡者吵醒后,這人才不愿意到醫院呢。
你們走吧,我沒事兒!昏昏欲睡的醉鬼朝急救隊員揮揮手,打發著全副武裝的急救隊員。
急救隊員對這樣的“患者”也不勉強,于是乎,本月的月報表上,又多了一次空車。
這就是急診科,面向大千世界,面對形形**的社會人,有誰能有一雙雄鷹的眼睛、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眾多普通、急、危、重混淆的呼救患者中,識別出那些人即刻就有生命危險,哪些呼救者屬于普通病癥,哪些屬于急危重癥?哪些優先,哪些可以靠后?恐怕無人能先知先覺地判斷得清。
這就是“120”急救工作的鮮明特色,這些120急救專有的特色,以前、現在,乃至將來還會一路伴隨我們。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