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改善醫患關系,很多人都覺得“壓力山大”.可是就算是像山一樣,愚公也有能力將山移走。而醫生們如同愚公移山,哪怕移那么一點點,就能感染周圍的人,堅持不懈,努力與患者共肩對抗病患,醫患關系這座山怎么不會動呢?,
醫生需要理解
作為醫生也不容易。醫務人員付出了很多汗水,做了很多工作,在非典的時候,甚至把命都搭進去了,可是還會有醫患矛盾的發生。尤其是近年來,醫患關系愈加寒冷。很多**其實只是因為舍不得一個微笑,舍不得說一句好話造成的。有的病人因為某一次就醫時,遭遇了不禮貌、不關心,結果產生了反感。醫生態度好,能減輕病人的反感。
醫者要有同情心、憐憫心
患者在發泄醫生的服務態度冷漠、醫院服務流程不合理等種種不滿時,醫生看到的卻是社會的冷漠與無情;而當醫生在彼此互訴工作的艱難、氛圍的惡劣時,患者卻誤讀成醫生的冷漠與高傲。醫患雙方看到的往往只有自己。
一名普通的患者在舉目無親的醫院里、在紛繁復雜的醫學名詞前,所感受到的無奈、茫然與窩火。如果再加上巨額數目的診療費用,更是情況不妙。再飽受疾病的痛苦,這些作為一名醫生都應該去換位思考。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足以打動到患者。冬天為患者聽診前,提前用手把聽診器捂熱,這樣患者就不會因為冰涼的聽診器感到不適。這帶著醫生體溫的聽診器,就是人情味的體現。好的醫者不僅具有高超的醫學技術,更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不用標榜把病人當父母,只要求他們能多那么點人情味。把自己放平了,尊重生命、尊重人,多關心病人。
醫患關系改善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尋求根本解決,同時要有愚公移山的潤物無聲的耐心。哪怕移那么一丁點,就能影響感染周圍的人,就值得去做。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入手,在醫療過程中,多關心病人,做一個有人情味的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