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文章《援陜任務結束前兩天 38歲蘇州史醫(yī)生永遠地去了》,講述了38歲江蘇省援陜醫(yī)生猝死的在醫(yī)院宿舍的故事,引起了很大反響,網友們紛紛進行轉載、評論,表達惋惜之情。
昨天(11日)記者從蘇大附二院得知,昨天(11日)早上7點半,陜西靖邊縣人民醫(yī)院為史明舉行了告別儀式,上百名市民自發(fā)前來跟史明遺體告別。簡單的告別儀式過后,史明的遺體即被運回蘇州,預計今天(12日)凌晨四點左右抵達蘇州。
記者從蘇州市衛(wèi)生局獲悉,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明確史明醫(yī)生為因公殉職,正在收集材料,準備對史明醫(yī)生的無私奉獻追加表彰。
上百靖邊醫(yī)護人員及患者自發(fā)前來送行
有關部門已經明確,史明醫(yī)生為因公殉職
昨天中午,蘇大附二院赴靖邊處理善后工作的工作人員陸雪官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昨天早上七點半,史明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靖邊縣人民醫(yī)院檢驗樓前舉行。陜西衛(wèi)生局、靖邊縣各領導都來參加了史明的遺體告別儀式。靖邊縣很多史明曾經幫助治療過的病人也自發(fā)來到現(xiàn)場,依依送別。在非常簡單、樸素的儀式現(xiàn)場,很多史明的同事、病人都失聲痛哭,依舊無法接受眼前這個現(xiàn)實,“這么好的一個醫(yī)生,怎么就這么走了呢?”
簡單的告別儀式過后,史明的遺體即被運回蘇州,昨天(11日)下午兩點左右,大部隊已經到達西安,預計將于今天(12日)凌晨四點左右抵達蘇州。屆時,蘇大附二院也會有簡單的送行儀式,史明的好同事們都在懷著沉痛的心情在等待著“大叔”回家。
蘇州市衛(wèi)生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部門已經明確,史明醫(yī)生為因公殉職,目前正在收集材料,準備對史明醫(yī)生的無私奉獻追加表彰。
“隊長,親愛的兄弟,我們要接你回家!”
同事追憶史明的點滴往事,仍然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
在得知史明搶救無效去世的消息后,很多史明醫(yī)生生前的同事、朋友、患者第一時間在網上留言寄托哀思。
作為史明曾經的同事兼室友,蘇大附屬兒童醫(yī)院醫(yī)生范俊杰也發(fā)表微信《哀悼和緬懷我的兄弟》,在微信中,范俊杰反復說:“兄弟,你太累了! 兄弟, 你走得太早了!”原來,范俊杰與史明同一年畢業(yè),同一個診室工作,同一個宿舍生活。正是由于史明學習刻苦,最終其考研成績取得了蘇州市第一名的好成績,范俊杰才有了繼續(xù)考研、學習的動力。在范俊杰心中,史明的地位不可替代,所以對史明的英年早逝,他怎么也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
蘇大附二院口腔科的湯醫(yī)生在事發(fā)后也在網絡上發(fā)表文章,追憶和史明在靖邊一起支邊時充實而緊張的生活點滴。據了解,湯醫(yī)生與史明一同去靖邊,9月份湯醫(yī)生就結束任務回到蘇州。湯醫(yī)生認為,史明不僅能力強,而且人非常風趣,時常可以聽到史明爽朗的笑聲。湯醫(yī)生談到,她曾與史明一同鍛煉身體,感覺史明一向身體健康,所以怎么也無法相信著突如其來的噩耗。最后,湯醫(yī)生的一句“隊長,親愛的兄弟,我們要接你回家!”讓人悲從中來。
昨天,關于史明突然離世的消息一經刊登,立即被各大網站轉載,很多讀者、網友都發(fā)表評論,網友們在希望“史明醫(yī)師一路走好”的同時,還提出了不少對當今醫(yī)療體制的想法,不少網友呼吁,一定要改變如今醫(yī)生疲累不堪的現(xiàn)狀,協(xié)調好醫(yī)患關系,更要“尊重醫(yī)生、相信醫(yī)生”.
他知道妻子穿S碼的衣服,知道妻子所有的喜好
雖然妻子對自己十分依賴,但史明卻毅然援陜
蘇大附二院婦科副主任凌莉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其實史明原本已經買了本周四回蘇的車票,結束這趟為期6個月的援陜之行,不曾想,這張車票卻未能帶他回家。而就在史明出事前兩天,他還抽空跟妻子、女兒視頻,史明告訴妻子,“終于要回去啦。”
在同事眼中,史明與妻子非常恩愛,而史明的妻子是個非常典型的蘇州女人,非常依附于史明。史明只要有空一定會陪妻子,平時逛街買東西,史明一直甘愿在后面拎包拿水。不僅如此,史明非常體貼妻子,他知道妻子穿S碼的衣服,知道妻子所有的喜好。
史明妻子對史明非常依賴,有時候,史明常常在醫(yī)院一待就是好幾天,而史明的妻子非常思念史明,想跟史明好好說說話,便只好抽空來醫(yī)院陪他吃頓午飯,在旁人眼中,史明夫婦絕對是值得學習的楷模。因此,史明決定去援邊半年,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但是,考慮到陜西榆林那邊的醫(yī)療真的非常需要支援,史明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去了陜西靖邊。誰都不曾想到,史明這一去,便再也回不來了。
跟史明一同支邊的、蘇大附二院口腔科醫(yī)生莫朝陽告訴記者:“他本不該這么早走的。”原來,就在8日當天,莫朝陽跟史明說:“馬上支邊也快接近尾聲了,來了這么久,還沒去好好看這邊的風光呢。”原本,大家打算手頭工作收個尾后就出去延安轉轉,但是沒想到,當天竟然來了一個懷著雙胞胎的高危產婦,史明一直忙于對產婦的搶救,直到晚上。后來,史明就找到莫朝陽,決定推掉這次集體活動,留下來繼續(xù)觀察病人,沒想到第二天就發(fā)生了這次意外。
當初他是以蘇州市婦產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
“他是科室的寶。”兩位科室主任對手下史明如數家珍
蘇大附二院婦科主任朱維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史明是他們婦科的驕傲。
說起史明的經歷,朱維培如數家珍。原來,史明出生于泰州姜堰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全憑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考上了當時蘇州醫(yī)學院的兒科,1998年還獲評優(yōu)秀畢業(yè)生,同年進入蘇大附二院兒科工作。作為兒科醫(yī)生,要經常參與新生兒的搶救。經常產科一個電話,無論是半夜幾點,史明都會來幫忙,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慢慢地,史明對婦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2年3月,史明內部調動到婦產科工作。
“婦科和兒科其實是兩碼事,學醫(yī)的轉專業(yè)非常難!但史醫(yī)生特別刻苦、學習能力又強,所以當時婦科全體領導都同意他轉科室。”2003年9月在職攻讀蘇州大學婦產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更以蘇州市第一名的好成績光榮畢業(yè)。“絕對是婦科的寶。”
史明還給蘇大附二院帶來了一系列的研究課題。直至現(xiàn)在,史明學弟學妹們的課題都是由史明的研究生課題延伸出來的。每次對學弟學妹進行課題指導,史明都非常認真,“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會認真檢查。”而只要是史明指導過的課題,都是絕對高標準、高質量的。
即使是高年資的兩位主任,也喊史明“大叔”
“大叔,我們一起上個臺唄。”
蘇大附二院婦科副主任凌莉還清晰記得,史明剛進科室的時候,就經常對他說:“凌朱主任,我入門晚了5年,你可要多帶帶我啊,我要上手術,我不怕吃苦。”在之后的工作當中,史明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也愛鉆研,經常自己做研究做到很晚。連身為主任的朱維培都對史明的手術贊不絕口。“雖然史醫(yī)生是后來轉的科室,但是他的實際能力一點都不比同資歷的醫(yī)生差。”
凌莉告訴記者,婦科一旦遇到疑難雜癥,史明總是會努力翻閱書籍、查找資料,然后向別人請教。有時候,病人情況實在復雜,他們就會考慮“讓病人轉診上海吧?”而這時候,史明總是說:“如果一遇到疑難雜癥就轉診,那么我們永遠也無法解決問題,永遠無法進步。”就這樣,在史明的堅持努力和幫助下,蘇大附二院婦科克服了很多疑難雜癥。
凌莉告訴記者,后來,一遇到情況比較復雜的病人,他們都會喊上史明。“大叔,跟我們一起上個臺唄。”每次,史明總是欣然應允,從不多說一句。凌莉說:“史醫(yī)師在,我們做手術時心理都踏實。以后,他卻不在了。”說完這句話,凌莉不禁失聲痛哭。
經常上完夜班后再坐一天門診,“積休” 干脆就不再記了
史明:再這樣記法,我估計能早退休十年
說到史明平時的工作,兩位主任更是贊不絕口。作為副主任醫(yī)師,史明一般要負責15到20個床位上的病人,最多的時候,需要同時負責24個病人。常常值完夜班后再坐一天門診,然后晚上繼續(xù)值夜班,經常幾天幾夜都回不了家。
凌莉有時候都看不過去,便跟他說:“史醫(yī)師,你可以出夜班了。”史明醫(yī)師總是說:“我也想出啊,但是這么多事情在等著我呢。”按照醫(yī)院的規(guī)定,每值一個夜班,都有半天的休息,醫(yī)生們可以記下自己累計的休息天數,然后抽空休假,稱為“積休”.開始的時候,史明還會記個天數,想著哪天休息放松下。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這根本就不現(xiàn)實,于是干脆就不記積休了。好幾次,凌莉都跟他說:“你要記積休啊,說不定哪天咱們科人員富庶了,你就能休幾天了。”史明說:“算啦,不記啦。這樣記法,我估計能早退休十年。”
分析史明突然離世原因:工作量非常大,責任大、壓力大
洗澡有時都成問題,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全部壓在肩上
“靖邊較為偏遠,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都不及蘇州。”朱維培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被派到靖邊的三甲醫(yī)院的副主任醫(yī)師,主要是傳授一些先進的技能和一些豐富的臨床經驗,平時更要致力于解決一些疑難雜癥,工作量非常大,責任大、壓力大。再加上那里條件非常艱苦,援陜醫(yī)生的住所就是醫(yī)院宿舍,只有公共衛(wèi)生間,有時候水壓低,洗澡都是問題。
說起史明最后一個手術,“一般遇到這樣的病人,我們的壓力會非常大,當天晚上幾乎是一夜無眠的。”凌莉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但是,如果這事發(fā)生在附二院,或許史明的壓力會小很多。因為一旦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醫(yī)院會團隊作戰(zhàn),還有領導支援;再不行,還可以請示市里的專家小組一起分析討論。而在榆林靖邊,史明作為本次援陜隊長,也是靖邊縣人民醫(yī)院婦科主任,什么壓力都得自己扛在肩膀上,所以,他的疲憊可想而知。
患者:其實他更像我們的朋友、私人醫(yī)師
“除非我在手術,你隨時都可以打電話找到我”
在蘇大附二院婦科,揚子晚報記者還遇到了一位曾經接受過史明醫(yī)師治療的病人顧女士。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顧女士一直處于傷心欲絕的狀態(tài)。顧女士說,她是9日晚上6點多得到史明出事的消息,“根本不相信,直到現(xiàn)在,我也還是不相信。”
提起史明醫(yī)師,顧女士說:“他其實更像我的朋友,甚至是私人醫(yī)師。”顧女士在附二院進行手術,后來又進行化療,直至出院,史明一直是她的主治醫(yī)師。顧女士對史明非常依賴,出院后,哪怕不是生病,只是身體有一點不舒服,她都會給史明打電話。每次只有聽完史明的分析和寬慰,顧女士心理才能踏實。
“史醫(yī)生真的是我見過的最認真負責的醫(yī)生。”在顧女士進行第二次化療后,史明建議她去上海腫瘤醫(yī)院進行專家會診,顧女士便聽從他的建議去了上海。顧女士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專家建議顧女士第二次去時最好帶上她之前所有的病史以及治療過程資料。顧女士當時一頭霧水,回來便跟史明說了這件事。沒想到,史明說:“沒關系,你放心,你的資料我?guī)湍阏砗昧恕?rdquo;之后,沒過多久,顧女士就收到了史明的電子郵件,那份電子郵件清楚得記錄了關于顧女士所有的治療情況,非常仔細,就像一本身體檔案一樣。顧女士當時就已經感動地說不出話。
后來,顧女士從上海回來,史明還特地找過她,并讓她帶著上海專家會診的結果來給他看。史明認真比較了兩地專家的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找出其中的不同,并去仔細查閱資料,找出依據。“他說,他也認真學習,要取長補短。”
今年3月份,得知史明要去援陜,對史明已經十分依賴的顧女士便打電話給史明。“你能不能不要去?那么遠,條件那么艱苦。”聽了顧女士的話,史明說:“我肯定要去的。你放心,除非我在手術,你隨時都可以打電話找到我。”然而,誰都想不到,史明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不是說好人一生平安的嗎?為什么史醫(yī)生會這樣?”話未說完,顧女士又哽咽了。
資料鏈接:
史明,男,漢族,中**員,江蘇泰州人,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yī)師。
1976年4月出生于江蘇姜堰葉甸鄉(xiāng)花東村,當地就讀小學、中學。1993年9月進入蘇州醫(yī)學院兒科系學習,1998年獲評優(yōu)秀畢業(yè)生,同年進入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附屬醫(yī)院兒科工作,2002年3月內部調動到婦產科工作,2003年9月在職攻讀蘇州大學婦產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2011年12月受聘副主任醫(yī)師職務。
蘇大附屬兒童醫(yī)院醫(yī)生范俊杰微信《哀悼和緬懷我的兄弟》
昨天,朋友微信告訴我你的噩耗,我的第一反應是在和我開玩笑。證實后,我真的難以接受。上午八點,你在陜西靖邊去世了。走了。這些詞語用在你的身上,是多么的刺眼和不協(xié)調。你才39歲! 你去靖邊醫(yī)療支援,那邊條件艱苦,工作很忙,天氣最近也很冷了,已經下起大雪。你在那邊已經出色地完成了很多手術,病人贈送的錦旗就是對你付出的回報。你離開前剛完成一個復雜的手術,堅持到半夜1點鐘,短暫的休息后一早還要繼續(xù),可是你堅持不住了,你倒下了!我明白,你是太辛苦,壓力太大,婦產科的艱辛和心理壓力作為兒科醫(yī)生的我很是清楚。兄弟,你太累了!
往事一幕幕,讓我浮想聯(lián)翩。一開始,你也是兒科醫(yī)生,我們同一年畢業(yè),同一個診室工作,同一個宿舍生活。你家境貧寒,但在學校很刻苦,是優(yōu)秀畢業(yè)生,基礎扎實,虛心好學。還記得我們晚上一起在科室里學習嗎?還記得半夜我們輪流去產科會診嗎?還記得我們完成科主任布置的英文醫(yī)學翻譯嗎?能和一個優(yōu)秀的同事一起共事,也是我的運氣。后來,你轉型成為婦產科醫(yī)生,更加辛苦,但也更加出色。我記得婦產科主任在你的婚禮上的致辭,說你的考研成績在蘇州名列第一,這也成為我后來考研學習的一個動力。說起婚禮,我當時的任務是攝影拍照,歡樂的情景我現(xiàn)在還印象深刻。后來,你的女兒出生了,我們買了鮮花祝賀。我到另一家醫(yī)院工作后,我們見面就不如以前那么多了,但是,兄弟,你明白你在我心中的特殊位置,沒有人能替代的。
你走得太早了!你的愛人、女兒、母親和岳父母,他們該如何面對!哀痛惋惜之余,我的心中有一股怒火。你本不會這么早的離開我們,你本不該承受這么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你是受害者,害你的無疑是這可怕的社會和醫(yī)療制度。為什么有這么多的超負荷的工作,為什么醫(yī)患關系如此緊張,不明真相的民眾總是在指責,但作為醫(yī)生,我們很清楚真正的原因所在。
現(xiàn)在,你一路走好,天堂里沒有無休止的加班加點手術,天堂里的人都很和善,安息吧,兄弟!
蘇大附二院口腔科湯老師微信悼念文章
心情沉重又悲痛,想要說什么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記得我去榆林靖邊支邊的時候,你高興地說,好啊,我們一起去。去之前你還擔憂你是位男婦產科醫(yī)生在當地不便開展工作。去了之后才知道縣醫(yī)院的產科是醫(yī)院最忙的科室之一,由于當地的民風和習俗他們都是多胎生育,所以產婦特別多,而且很多產婦沒有產檢,因此常有著不可預估的風險,疤痕子宮產婦特別多。有一次我親眼目睹了什么是血淋淋的產科手術,只見你動作嫻熟迅速,要求助手快快快,我們的動作快一點再快一點,產婦出血可以少一點再少一點。在迎接一個個新生命的同時保證產婦的生命安全,壓力可想而知,每一臺手術都是一個挑戰(zhàn)。
當兩例DIC產婦處在全國媒體的風口浪尖之時,誰也沒有想到在陜北的偏遠縣醫(yī)院里也正上演著一場分秒必爭的生死博弈,一位DIC的產婦由于你的早期正確判斷和及時搶救死里逃生,你就是刀尖上的舞者。事后就此病例在全科組織了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討論,總結了對DIC產婦的搶救經驗。
工作之余,我們常在一起學習生活,情同手足。晚上去縣體育館跑步,你說增強體質可以應對高強度的工作,在我的印象中你身體棒棒的。在從醫(yī)院到體育場來回的路上是我們交流最多的,一路上都是你的詼諧幽默和爽朗的笑聲。很多次你提到了若干年后親人一個個離你而去,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我們敬重生命的輪回,那是自然規(guī)律,但你還年輕啊,你是我們醫(yī)療隊當中最年輕的一位,你讓我們怎么來承受如此生命之痛?
歸期臨近,我們期待著醫(yī)療隊的大團圓,讓我這個你任命的點主任再為你點一個喜歡吃的菜,點一杯喜歡喝的茶。你太累了需要休息,是陜北人民的熱情讓你永遠留在了那片黃土地上,還是天妒英才…你的離去我們的醫(yī)療隊不再圓滿,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的痛。隊長,親愛的兄弟,我們要接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