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藥價問題與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也是醫改成敗的關鍵。在今年的兩會上,醫界代表們提出要放手仿制藥的發展,對于廉價短缺藥品,**必須進行干預和保護。
推動藥品強仿發展
“談及藥品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專利藥價格昂貴,如何讓更多的患者能用上這些專利藥?我的建議是強仿,該出手時就出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說。
目前,臨床上療效較好的特效藥多為進口專利藥品,如艾滋病和肝炎特效藥半數以上是進口專利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特效藥銷售額2/3是專利藥,抗癌藥市場則絕大部分是進口專利藥。而由于價格昂貴,出于財政負擔和平衡收支的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極少納入專利藥品,百姓不得不自費購買這些昂貴的藥品。
近年來,國際上關于藥品強仿的法律不斷完善,產生了“公共健康高于藥品專利”的《修改T**S協議議定書》,使世貿組織成員國尤其是發展中和中等收入國家,可通過實施強制許可成功解決藥品可及性,應對威脅國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危機。邵一鳴說,“過去由于對強仿重視不夠,對西方國家貿易制裁存在顧慮,我國的強仿進程一拖再拖。現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已修訂專利法為強仿掃清了法律障礙,啟動強仿呼之欲出。”
邵一鳴建議,推動藥品強仿發展,應采用分類實施的原則,對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傳染病如艾滋病、肝炎和結核病等專利藥采取強仿為主的策略,對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采用強仿與自愿仿制相結合的策略,對給人民健康和醫療負擔帶來沉重壓力的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采用自愿仿制和技術轉讓合作生產為主的策略。同時,還可通過多邊和雙邊機制,協調和推動中國仿制藥品和中國藥企走出國門,支援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則建議,對仿制藥的質量要求和監管應逐漸與國際接軌,制定科學的藥品審批審評管理規范,產出高質量的仿制藥,在解決我國人民群眾治療需求的同時,做大做強民族制藥工業。
用**之“手”解決廉價藥短缺現象
近10多年來,一些廉價老藥時常發生短缺的現象,由于利潤低,藥品生產、流通企業不愿生產或消瘦。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仇冰玉介紹,這些藥物常出現短缺還因為近年來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新版GMP認證投入、質量標準提高,藥品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等因素,也受到基本藥物“最低價中標”模式的影響。因此,藥品短缺問題完全由市場調節是難以解決的,必須靠**的干預。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束曉梅建議,在國家藥品管理部門增加相應的職能和專門的機構,將短缺藥品的管理作為藥品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充分運用**這只“手”進行調控。
束曉梅建議,國家藥品管理部門應開展短缺藥品的申報、調查、登記和信息反饋,督促藥品生產企業恢復短缺藥品的生產,組織流通企業對短缺藥品的調撥和配送。同時,完善藥品定價、招標政策,建議采取“限高和保低”相結合的定價原則,形成藥品價格雙向調節機制,對價格低的臨床藥物及“孤兒藥”進行價格保護。
相關閱讀:
“兩會專題” 醫療改革要改出實效
【直擊兩會醫療】傾聽醫療行業呼聲
兩會代表對藥品政策調整“有話要說”
白巖松兩會建議:尊重醫生 設立醫生日
兩會:醫患關系要正常 醫療資源需分散
醫療改革入選2014兩會網民關注“六熱點”
【百姓看兩會】醫療體制改革要更多惠及群眾
【兩會聲音】郭玉芬:醫療資源下沉化解醫患矛盾
代表委員建議探索建立養老醫療一體化的養老模式
張鳳寶: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加快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