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遺傳學》8月7日在線發表了人類肝細胞肝癌的外顯子組(基因組的編碼區)測序項目組的最新研究進展:應用新型外顯子組序列捕獲及第二代測序基因分析技術,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肝細胞肝癌的外顯子基因組,找到了肝癌中重要的抑癌基因ARID2。研究中發現的ARID2基因突變和其相關的信號傳導通路,為肝癌的靶向治療開辟了新的道路。
該研究由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腹部外科蔡建強教授、趙宏副教授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Ludwig腫瘤遺傳和治療中心李萌博士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共同開展,歷時3年。此次發表的論文證明了ARID2是重要的肝癌抑癌基因之一。
肝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我國屬肝癌高發區,發病率居世界首位。
中美研究團隊測序分析了10例丙肝病毒相關的肝細胞肝癌基因組,發現分布于411個基因中的429個改變蛋白結構的腫瘤特異的體細胞基因突變。通過進一步對43名攜帶有丙型肝炎病毒的肝細胞肝癌患者及96名其他原因導致的肝細胞肝癌患者進行外顯子組測序并對比,發現其中18.2%攜帶有丙型肝炎病毒的肝細胞肝癌患者的染色質重塑ARID2基因發生了失活性突變,由此推斷該基因可能是肝細胞肝癌的抑癌基因之一。
蔡建強介紹,基因的改變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根源。隨著對惡性腫瘤研究的深入,多種腫瘤的相關基因被發現,但是到目前為止,導致肝癌發生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明確。抑癌基因ARID2的發現為早日揭開肝細胞肝癌的發病機制、找到合適的治療靶點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將對肝癌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