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醫務人員開博客、微博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您對醫務人員開通微博、博客有什么看法呢?
我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博客。從我個人開博的感覺來看,只要你開了,就一定會有人咨詢求助。在全民重視健康的今天,廣大群眾對于養生保健、醫療咨詢等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我想,南京八一醫院108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專家集體開微博不是一廂情愿,而是這個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信息溝通形式,勢必為公眾帶來很多方便及時的醫療咨詢服務以及延伸的實質醫療服務。但我希望醫務人員集體開微博是個有組織、有計劃的行動,在此以前醫院做過調研、溝通、交流、協調,而后經縝密研究才做出決定,而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一拍腦袋所決定的。另外,實名開微博更能彰顯對公眾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就是有些地方說得或做得不當,也要敢于承認,敢作敢當。
——河南洛陽孟津縣衛生局 姚偉旗
醫生開博可以穿越醫院的圍墻,建構一個醫患交流的平臺,尤其是專家微博,對于疑難雜重癥患者是一個很好的咨詢渠道。在這方面,我有著深刻的感觸。
2006年,我的親戚患上了腫瘤,雖遵循指南做了手術和化療,但指南的運用與醫生的臨床經驗以及研究方向有著必然的關聯。為此,我很想得到權威專家的指點,便試著從網上查到宋三泰、管震忠等幾位專家的電話一一撥打。作為一名身處小城市的同行兼病家,我多么希望能親耳聆聽他們的聲音!時至今日,我仍清晰地記得電話那頭兩位專家給予我的極大幫助。聽到他們拿起筆和紙測算放化療劑量并和藹地解答我的提問,真有絕處逢生的感覺。
能得到專家的眷顧,我無疑是幸運的,而更多不幸罹患疑難雜重癥又無任何醫學常識,受到地理條件限制卻渴望權威專家幫助的患者和家屬,怎樣才能分享到最前沿的診療信息呢?各大醫院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專家平日的診療工作都很忙,肩負科研任務的專家更是分身乏術。因此,我希望國內各學科的醫學專家都能開通微博,加上醫院管理的微博網站公信力強,上傳病歷資料無遺漏,交流時間有保證,讓民眾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業內權威的指導,讓醫療資源共享真正落實到基層。
——廣西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楊 民
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新生事物也在不斷出現,微博就是其中一個。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現,可能要接受檢驗。比如我們醫院剛實行門診電子處方時,少數患者抱怨看病很麻煩。經了解是因為患者繳費、檢查、取藥時,都得從包里取卡。但多數患者都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新事物,夸贊看病只需小小一張卡,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一批經驗豐富的臨床專家,通過微博給患者看病,方便快捷、經濟實惠,還可以緩解患者到醫院就診排隊的壓力。但應該注意的是,患者在網上問診的一般是普通病癥,如遇疑難雜癥,建議到醫院找醫生確診。
——山東省威海市立醫院 張建利
現在真是人人開微博的時代。我的辦公室里有5人,其中就有4人開了微博。醫生開微博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患者與醫生之間增加了一個溝通平臺。患者有些想說的話,醫生有些想讓患者知道的事,終于有地方說了。應該說,醫生這個群體都有上網的習慣,回答網友問題的時間應該還是有的。而網上問診看病,雖然難以保證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但至少可以為網友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對正式到醫院看病也有提示、幫助作用??傊?,因為疾病的復雜性和患病個體的差異性,醫生看病還需“望、聞、問、切”,所以微博只能起輔助作用。有病了,患者還是要看醫生。
——遼寧省人民醫院 李 敏
醫生開微博這是好事,不僅有利于醫生自身水平的提高,還有助于醫學知識的普及,雖累但能產生廣泛的社會效應,為廣大網民服務,為千萬家庭服務,值了!為醫患溝通提供平臺,也有利于年輕醫生開闊眼界,接受國內甚至國外最新醫療咨訊。我從2007年就開始建起以“黃土高原耕醫人”為網名的博客,發表個人觀點,與同行交流,溝通無限,感覺受益匪淺。我利用業余時間把臨床體會加以總結,提煉成文,諸多博文發表在健康報上,有些觀點還成為同行熱議的焦點。我感覺,網絡不僅在學術上為我們提供了百家爭鳴的平臺,還為我們同行和廣大患者提供了互通有無的園地。網絡的特點是信息面寬,信息傳送快。雖隔千**,點擊一瞬間。受益多多,方便多多。
——西安市閻良鐵路醫院 林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