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上腺B超:直徑大于1.3cm以上的醛固酮瘤可顯示出來,腫瘤體積特大,直徑達5cm或以上者,提示腎上腺癌。
(2)腎上腺CT和磁共振顯象(MRI):CT可檢出直徑小于5mm的腫瘤,腎上腺增生伴大結節者易被誤診為腫瘤。特醛癥者CT表現為正常或雙側彌漫性增大。MRI也可用于醛固酮瘤的定位診斷,其敏感性較CT高,特異性低于CT。
(3)放射性碘化膽固醇腎上腺掃描或照相:一側腎上腺有放射性濃集,提示該側有腺瘤。腺瘤直徑在1cm以上者多能正確定位。如二側放射性濃集,提示雙側增生。
(4)腎上腺靜脈造影和腎上腺靜脈血激素測定:腎上腺靜脈導管術采取雙腎上腺靜脈血測定醛固酮/皮質醇比值,有助于確定單側或雙側醛固酮分泌過多。靜脈插管時還可同時行ACTH興奮實驗,在醛固酮瘤的患者,ACTH興奮后,腺瘤側靜脈血中醛固酮/皮質醇比值顯著增加,而對側及外周靜脈血中無明顯變化。
4、鑒別診斷
(1)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1)原發性高血壓:常因服利尿劑、腹瀉而低鉀。急進型高血壓可出現明顯視網膜損害,急進性腎功能衰竭。2)繼發于腎臟疾病:腎血管性高血壓可行腎動脈造影,分側腎動脈采血測腎素。腎小管性酸中毒可出現明顯酸中毒,發育障礙。3)分泌腎素的腺瘤:多見于青年人,高血壓、低血鉀都很嚴重,血漿腎素活性極高。好發于腎小球旁,也可見于腎外。腎靜脈插管取血測腎素活性可確定腫瘤所在部位。治療采用選擇性腫瘤切除或腎切除,藥物治療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4)Batter綜合征和Gitelman綜合征: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腎小管疾病,主要為鈉/氯共轉運體基因突變所致,臨床表現為血壓正常伴低鉀、堿血癥,同時合并其他電解質如鈣、鎂的異常,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均升高。
(2)非醛固酮所致鹽皮質激素過多綜合征:1)真性鹽皮質激素過多綜合征:由于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酶系缺陷,產生大量鹽皮質激素的類固醇。雙腎上腺可增大,易誤診為腎上腺增生,如17-羥化酶缺陷,11β-羥化酶缺陷所致的兩性畸形伴高血壓。2)假性鹽皮質激素過多綜合征:病因為先天性11β-羥類固醇脫氫酶(11β-HSD)缺陷。臨床表現類似原醛癥。本病尿17-羥及游離皮質醇明顯低于正常,血漿皮質醇正常。尿皮質素代謝物/皮質醇代謝物比值降低。安體舒通治療有效。 3)Liddle綜合征: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患者可出現高血壓、血腎素受抑、醛固酮低,安體舒通無效。4)Cushing綜合征伴高血壓、低血鉀:可出現于腎上腺癌腫及異位ACTH綜合癥患者。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