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產下死嬰,為追責醫院將其「凍在冰箱」近1年
2021-05-11 21:17
閱讀:12427
來源:愛愛醫
作者:愛愛醫小編
責任編輯:愛愛醫小編
[導讀] 家里冰箱最底層凍著一名死嬰長達10個月之久,你第一感覺是什么?是難以接受,還是毛骨悚然?
家里冰箱最底層凍著一名死嬰長達10個月之久,你第一感覺是什么?是難以接受,還是毛骨悚然?近日,有新聞報道,四川宜賓發生了一起醫療糾紛,夫妻倆將死嬰放到家里冰箱,冰凍了將近一年,拒絕尸檢,要問醫院討要說法。事情還得從去年(2020年5月28、29日)說起,張某夫婦去離自家僅有兩公里的大房醫院做產檢(妻子懷孕后一直在這里做產檢),連續兩天產檢結果都顯示:孕婦羊水過少。為了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安全,醫院醫生建議張某夫妻住院觀察。張某夫婦無法接受這個產檢結果,為何一直產檢都顯示正常,突然被告知羊水過少?醫院多番勸其住院無效后,只能做了相關記錄,同時讓張某夫婦簽署了知情同意,表示:病情已知,不住院。拒絕住院沒兩天,張某妻子覺得很不對勁,胎兒沒了胎動。著急忙慌的夫妻倆,趕緊去了宜賓市第二中醫院,經檢查發現胎兒臍帶扭轉35圈,已經胎死腹中。六月初,張某妻子打了催產針,生下已胎死宮中的女嬰。事后,張某無法接受孩子胎死宮中的結果,一直檢產檢都健康的孩子怎么會臍帶扭轉35圈?于是他,回到一直產檢的大房醫院,要醫院給個說法。沒想到,在張某討要說法的過程中,他還發現了一個人令人難以接受的事:當時幫自己老婆產檢的醫生沒有行醫資格證。擔心張某胡攪蠻纏再給醫院帶來更大的影響,也擔心當事醫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大房醫院的劉院長,作出了賠償6萬元人道費的決定,除此之外還自掏腰包,多加了2萬,總共賠償了張某夫婦8萬元,以此希望能夠解決這件事。但沒想到的是,拿了8萬元后的張某做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舉動:將死嬰凍在自己家冰箱最底層,長達10個月之久,并放言:在醫院不給說法之前,自己不會讓女兒入土為安。張某長期的胡攪蠻纏讓醫院喘不過氣來,因此劉院長提出:走司法鑒定,醫院愿意接受法律判決的一切賠償結果。醫院申請司法鑒定,并將相關費用都繳付完畢后,張某拒絕配合尸檢。張某認為:僅憑彩超檢查醫生沒有資格證書這一點,都夠醫院喝上一壺了,我憑什么要配合尸檢?醫院一直叫屈,既然沒錯,那你為什么要給我8萬元?我們一無親,二無戚的。在接受記者采訪過程中,劉院長對彩超醫生沒有行醫資格證作出了解釋,她說:“簽字的宋醫生是醫院的實習生,在張某產檢當天,本院彩超醫生外出,沒辦法檢查簽字。醫院便請了上級三甲醫院的專家幫忙做了這次產檢,但因外請醫生未在本院注冊,不能簽字,便由在彩超室實習的宋醫生代簽了產檢單。”對于張某一家的行為,我只想說:在孩子出現臍帶扭轉之前,醫院彩超檢查就發現孕婦羊水過少,并將后果都告知了孕婦,建議住院觀察,是你們不愿意相信醫院的診斷,簽署了知情同意,導致后來悲劇發生,你怪誰?說句不好聽的,身為父母,你們才是殺死腹中胎兒的兇手。有一點點醫學常識,或是已經懷孕人都應該知道,臍帶扭轉非常危險,只要發生,死亡率都非常高。前一晚檢測完胎心一切正常,睡一覺起來孩子可能就沒了。但總有人揣著明白裝糊涂,不愿意承認這個事實,甚至只想找人替自己背鍋,為自己愚蠢的行為買單。在這整件事中,張某提到醫院既然沒錯,那為何要給8萬元的賠償?我們必須明確,醫院愿意出8萬元慰問金,第一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第二是想擺脫張某的胡攪蠻纏。若非要給醫院定罪的話,那就是醫院太輕易把錢給了出去,讓貪婪者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忘記了自己生而為人的事實,人性在金錢誘惑下不值一提。醫院彩超醫生沒有行醫資格證,是張某一直咬著醫院不愿意松口的主要原因,那這個主張到底成不成立呢?根據我國《刑法》第336條規定,非法行醫是指,未獲得行醫資格證而擅自從事醫療活動的行為。大房醫院的宋醫生作為醫院的實習生,在沒有行醫資格證的情況下,她并未擅自動手給孕婦做彩超,她只是代簽了當天不在醫院的醫生簽了字,而一切醫療行為都是有擁有資格證的醫生經手。為此,宋醫生和大房醫院之間并未觸犯任何法律規定,最多算醫院管理上的失誤,這件事后,醫院也因自己的管理不規范,受到了相關部門的處罰。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張某拿了醫院大額慰問金后,將女嬰尸體冰凍在自家冰箱最底層,以此作為向醫院索取賠償的武器,不愿意配合司法鑒定,只想要衛健委開具彩超醫生沒有行醫資格的證明。根據我國《刑法》第274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恐嚇的方式,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財物的行為,叫敲詐勒索。而張某的這些可怕的行為,滿足了敲詐勒索的條件,若醫院報警處理,他可能會被按照敲詐勒索罪判刑。至此,“愛愛醫”真的希望醫院以后能夠吸取教訓,堅持自己的立場。這整件事中,院方除了讓實習生代簽這點失誤,其余并沒有過錯,檢查出問題后就提醒要住院觀察,是患方自己不愿意住院并簽署了知情同意,作為院方何錯之有?遇到事情,主動承擔責任這點非常值得提倡,但不是自己的責任干嘛要息事寧人,花錢買清凈?越是這種和稀泥的態度,越容易滋尋釁挑事,敲詐勒索事件。這樣不僅不利于醫院留住人才,對醫院的正常運營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息事寧人、無錯賠償的行為,是對人性的一大考驗,對于某些人來說,這是醫院對他們釋放出的信號:誰鬧誰有錢。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