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間盤突出癥有哪些病理分型?
2018-06-11 15:06
閱讀:1954
來源:骨科主治醫師870問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由于腰間盤突出后纖維與后縱韌帶破裂程度的不同,使其病理分型至今未取得一致意見。
由于腰間盤突出后纖維與后縱韌帶破裂程度的不同,使其病理分型至今未取得一致意見。早在1962年,宋獻文等將腰間盤突出癥分為完整型、骨膜下破裂型、椎管內破裂型。1981年陶甫等又重新提出成熟型(59%)、幼弱型(22%)和中間型(19%)分類法。1989年,周秉文等結合臨床實踐和以往分型認為 spangler(1982)所用分型,即凸起型、破裂型和游離型較簡單,且接近臨床病理形態
(1)凸起型:纖維環內層破裂但表層完整,因髓核壓力而局限性凸起,突出物光滑呈半球型。經牽引、推拿、休息后,可變平縮小。絕大多數保守療法治愈的病例多屬此型。
(2)破裂型:纖維環已破裂,突出的髓核及纖維環僅有后縱韌帶擴張部或纖維膜遮覆。突起物高低水平,輕輕劃破表面纖維膜,突出的髓核及變性的間盤組織即呈菜花樣膨出。手術病人多為此型。
(3)游離型:破裂突出的間盤組織或碎片,離開突出位置游離到椎管中,可壓迫馬尾神經,導致突出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喪失。臨床病例較前兩種為少。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形態,與選擇治療方式有密切關系。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