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次會議會,某知名三甲醫院院長表示,之前是醫院都要學三明,現在是全體要學安徽。
賽柏藍搜索發現,安徽醫改的經驗總結合介紹,新醫改以來多次出現了《人民日報》,今年也有不少:
2016年2月28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暢通轉診渠道巧用價格杠桿筑牢基層底盤安徽分級診療:穩步前行正起效》,報道了安徽的分級診療。
2016年6月5日,人民日報在第二版要聞版,又以《采取省級招標、醫療機構聯合帶量采購安徽藥品平均價格下降15%》為標題,介紹了安徽省級招標采購。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5月12日至13日,***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一行來我省調研醫改工作。李斌高度評價了安徽醫改,對安徽一概的評價是:安徽省的醫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2015年綜合醫改試點以來,堅持目標和問題雙導向,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緊抓不放,勇于創新,整體工作扎實,在一些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可見,從國家衛計委來看,安徽衛計委在2015年以來的工作做得尤其出色。
對于藥企來說,顯然《人民日報》最近報道,關于安徽醫該如何降低藥價的做法和藥企關系最為貼切,那么,安徽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經驗呢?讓我們看看《人民日報》報道的核心內容。
1.藥品零差價:
“藥品零差率消瘦,減輕了我們這些‘老病號’不少負擔啊!”近日,在安徽省來安縣人民醫院,新安鎮居民孫福柱由衷感慨。患高血壓和冠心病十多年,住院、診療成了孫福柱的家常便飯,在藥品零差率消瘦之前,他每次平均住院費用超過7000元。
“實行藥品零差率消瘦政策后,很多常用藥品只按進價消瘦,平均下來每次住院費用能節省近千元呢。”孫福柱直言這是一個大福利。
賽柏藍點評:所有的醫改試點都是這么做的,未來估計所有公立醫院都得這么做,沒啥可說的,所以《人民日報》也提了兩段就算了。
2.省級招標成入市門檻,價格給帶量采購聯合體定
為破除以藥養醫、藥價虛高的頑癥,安徽創造性提出省級招標、醫療機構聯合帶量采購的對策。以省級藥品集中招標中標為市場準入,省級招標中標價作為藥品的醫保支付參考價;
省屬醫療機構和各市分別組成醫療機構采購聯合體,按照“遴選目錄、確定數量、分類談判、以量換價、合同管理、網上*”原則,通過省藥品采購平臺等發布具體采購信息,藥品購銷主體在雙方自愿、公開透明、協商一致前提下,實行量價掛鉤,確定藥品的實際成交價格,簽訂規范的購銷合同。
對策有效擠壓了藥品耗材價格,新政策實施一年以來,全省共擠出藥品價格水分33億元,藥品平均價格下降了15%.
點評:這個可是核心,我們認為這也代表了未來藥品招標的未來方向。一個省級招標成了新的市場準入,這個市場準入主要是價格準入,相當于確定這些藥品價格的天花板,高了不能超過這個價格,然后個所謂采購聯合體再去壓低價格。
“遴選目錄、確定數量、分類談判、以量換價、合同管理、網上*”,看好了,這是采購聯合體確定價格的標準。所以,在省級招標之外,各聯合體采購還要自己確定所用的藥品,然后,再價格談判。反正,談來談去,藥企價格降低了,這人員等各種成本又要增加了。市場開發難度越來越大了。
3.醫院被怎么改
從2010年試點基層綜合醫改,到2012年進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再到2015年實現城市公立醫院改革。作為綜合醫改試點先鋒,安徽一直以擠壓藥品耗材、遏制過度醫療、破除無序就醫、擴大醫保作用、提升運行效益“五大空間”為方向,緊貼百姓脈動,破除醫療頑疾。
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主要收入來源從依靠藥品向依靠技術和勞務價值轉變,安徽在醫改路上靶向施策,敢于碰硬;列出輸液負面清單、取消縣級衛生技術職稱評審論文要求、制定剖宮產正面清單、提出藥品帶量采購方式,醫改過程安徽不斷創新。
安徽開展縣域醫共體試點,醫共體內實行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提高縣域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和就診率;建立由62家各類醫療機構組成的兒科醫療聯合體,開創“患兒不動、醫生移動”新模式。
安徽始終把群眾評價放在首位,把醫院的運行和管理交給群眾監督,公開門診輸液率、出院患者次均費用等核心數據信息。2013年至2015年末,共對全省76萬多人次患者進行了短信問卷調查,群眾滿意度倒逼醫院認真整改。
“轉機制、調結構、補短板,統籌推進醫保、醫藥、醫療聯動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安徽省衛計委主任于德志說,“安徽將進一步探索建立造福于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