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由于人口基數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給醫生看病也帶來了極大的任務量。在德國,醫生的工作卻沒那么“忙”.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德國醫生不“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據統計顯示,德國醫生數量充足,每個醫生每天的問診量相對較低。而且,由于德國實行分級醫療保健制度,病人生病后會先到附近的社區醫院看病。家庭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完藥后,再開具轉院單。一般,家庭醫生會為患者推薦2——3家專科醫院,供其選擇。所以,德國醫院幾乎不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
第二,醫院在各個病房都配有醫生秘書。德國醫生每做完一臺手術,醫生只需口述手術過程并錄音,然后由秘書整理成文字。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文件夾,大部分文件都由秘書完成。早晨交班時放在會議室,醫生審核修改后簽字生效。平時,醫生也會將一些簡單的事情交由秘書處理,從而把醫生從繁雜的瑣事中解放出來。
除了秘書外,每個德國醫生還配有“貼身”護士助手。比如,記者前幾天去住處附近的皮膚專科診所檢查。看病前,先由護士助理勞拉把記者帶入診室。與記者閑聊幾句后,她開始準備醫生所需的設備。幾分鐘后,給記者看病的醫生進入診室。由于勞拉已經準備好一切“醫前事項”,醫生可以直接給記者檢查。在診斷時,勞拉還會在一旁協助醫生工作,檢查完畢后整理好醫生開具的處方,并禮貌地送記者出門。
正是由于秘書和護士助手的幫助,醫生可以避免為“繁瑣事”分心,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也減輕了負擔。
第三,德國醫院在一些環節上簡化了就醫流程,也給醫患減輕了不小的負擔。比如,一些需要打印的檢查結果,可由實驗室人員遠程打印,省去了取送檢查報告的人力成本。醫院影像系統實行數字化傳輸,醫生可以直接在電腦上閱讀患者的影像學圖像。這樣不但能讓醫生及時獲取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還無需患者跑來跑去。
第四,醫院強制醫生休息,該休的假必須休。約納斯是柏林夏理特醫院小兒科住院部的醫生。前段時間,他得了重感冒,仍抱病來上班。但他的病情被負責人發現后,馬上“勒令”他回家休息,等痊愈后再來上班。醫院認為,如果醫生帶病工作,一是會傳染給同事、患者,讓更多的人生病;二是會搞垮醫生的身體,陷入惡性循環;第三,甚至可能會出現醫療事故。因此,德國**部門對醫生帶病工作進行全面監督。
而且,根據德國勞工法規定,如果醫院方面看到醫生帶病工作,而不采取任何保護措施,院方將被至少罰款2.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6萬元),嚴重者甚至會判處1年以上**。平時,醫生還有約150天的各種假期,也是必須要休的。這樣充分保證了醫生休息的權利,讓其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此外,德國的醫患關系就像交朋友。醫生見到患者會主動握手問好,因為患者非常相信醫生,所以不會一直問為什么或一些糾纏性的問題。因此,門診效率很高。這樣,醫生也有更多的空余時間。
(原文標題:德國醫生都有秘書和護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