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晉升關系到醫生的經濟待遇和發展前途,是醫生最關心的大事,也一直是醫改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雖然現行醫療機構對醫生的晉升職稱考核體系是一種以醫療和科研并重的考核體系,但實際上逐漸演變成了“唯科研、唯論文”論,也就出現了不會做手術的外科博士,不會看病的內科專家。
現行的醫生晉升考評體系究竟存在哪些弊端,帶來了哪些不良影響?什么樣的晉升制度才適合醫療行業人才發展規律的考評體系?
職稱晉升的“唯論文”使效果違背初衷
目前,我國醫生的職稱晉升機制依然是以論文、考試的方式進行。作為一種可以量化的指標,論文及考試具有公平、易考量等特點,但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漸漸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
首先,“唯科研、唯論文”導致科研急功近利、論文造假泛濫。中國青年報編輯部曾收到一封讀者郵件,題為《史上最牛的連環抄襲門》。一篇討論“宮腔粘連”的論文,遭遇了16個單位25人的6輪連環抄襲,涉嫌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醫生達70余人。醫學領域的學術造假,不但直接影響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還有可能危害到社會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次,臨床醫生過多時間用于科研和寫論文,導致醫療質量滑坡,醫療安全形勢不樂觀。醫生沒有足夠的心思和精力對患者進行精心診療和人文關懷及溝通,導致醫患矛盾激化。近年來傷醫案件的頻發,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醫生工作緊迫,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溝通造成的。
最后,醫生的職稱評審脫離臨床實際,嚴重挫傷醫生臨床工作的積極性。在不以提高臨床療效、提高確診率以及發展臨床新技術為目的科研,以及盲目追求職稱晉升的情形下,使得抄襲論文的醫生得以晉升教授,愛民敬業的醫生晉升無望,即便有很強的臨床能力,但“沒發表論文的天賦”,臨床水準再高,也無法評上副主任醫師。
醫生們為了追求職稱的晉升,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寫論文當中,無視醫療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嚴重影響了臨床工作。醫生晉升制度的改革是否該找準立足點,從體制上找到解決問題根本的方法呢?
專家支招醫生晉升制度改革
**總醫院副院長范利表示,醫師的職稱應該反應的是臨床工作能力,主要看其處理疾病的嫻熟程度,診斷救治的技術水平,對待病人認真負責的態度。一個勝任工作、深受病人歡迎、具有敬業精神的醫師,其能力不能單用外語、論文、科研成果來證實。
范利建議,臨床醫師職稱晉升考評,總體思路應該是大大增加臨床能力考核的權重,以臨床能力為主,科研學歷為輔,側重實際工作的能力,即處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夠勝任相應的職稱要求,完善對醫生實際臨床水平的考察標準,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醫德也是考核是否為好醫生的一個重要標準。醫德不過關,也不應該得到提拔。醫生水平由中立的學術組織打分,而醫德則從是否收受紅包等細節中反應。
原衛計委副部長黃潔夫則表示,有的醫療界人士稱有些醫生是臨床型人才,但缺少科研論文,所以晉升上有問題,因此應該區別對待。但作為醫生來說,不管是哪方面人才,其天職是治病救人,如果生硬地分為科研型和臨床型,這個在操作上可以,但從醫學文明上來說不妥。
從國外學經驗
在美國,根據醫生其隸屬關系或職業規劃,臨床醫生可以分為三大類;根據他們的專業,也分為兩大型。對這些醫生的要求和評估也相應的有所不同。
在美國,很多醫學院畢業生,選擇非研究型臨床醫生作為自己的永久職業。他們的職責是診斷和治療病人,評估他們的表現完全是基于他們的臨床工作,如果你能用常規方法治療好病人,你就是一個很好的醫生。只有很少醫學院畢業生致力于研究,既做臨床工作又做基礎研究的臨床醫生只有極少數。臨床醫生并不是不重視科研,好的臨床醫生必須懂基礎、善思考,在臨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導臨床工作。但做科研屬于開創性的工作,需要將新知識轉換為新的診斷或治療方法,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大量的科研培訓。由于基層醫生工作環境和對象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決定了基層醫生不能和大醫院醫生一樣可以從事科研或者臨床方面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論文寫作受到局限。因此,應該讓更多的基層醫生從“科研”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精力從事診療活動和有更多時間與患者溝通。
其次,考核體系按臨床專業分型。為了簡單起見,臨床醫生分兩種類型:一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臨床技能,如外科醫生,作為一個好的外科醫生,他應該擁有充分的醫學知識和手工技能。他們表現的好壞主要基于這些能力的評價。理想的情況下,外科醫生可以總結他們的治療結果,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第二類為非技能型為主的醫生,主要用新的知識和藥物來治療病人,如內科醫生,論文發表可能就是相對重要的因素。
醫生職稱晉升制度呼喚“深改革”。毋庸置疑,醫生進行科研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病人,這也是醫學科研的本質與發展之道。而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并與晉升職稱等嚴格掛鉤,無疑是一種本末倒置。對于醫生來說,給病人看好病,也是實實在在的衡量標準。在現有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情況下,讓一部分醫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上,給病人更多的關懷,也是讓病人受益最直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