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催乳素瘤的臨床特征 內容預覽:
垂體腺瘤指的是垂體組織細胞發生的腫瘤,生前無任何臨床表現,在常規尸檢時發現垂體腺瘤的約占10%~20%,MRI隨機檢查垂體腺瘤可達10%或更多,目前已成為許多大型綜合性醫院內分泌科的第三位常見病。垂體催乳素瘤在功能性垂體腺瘤中是最常見的疾病,約占垂體腺瘤的50%,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臨床上催乳素瘤除以高催乳素血癥為特征外,還可以出現腺瘤體積增大對鞍區的占位效應。
但值得強調的是,在功能性垂體腺瘤中催乳素瘤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首選,現已取代手術與放射治療成為治療催乳素瘤的主要手段,適合于約90%的催乳素瘤患者,無論催乳素微腺瘤或大腺瘤均可應用,可降低催乳素水平、減少溢乳,縮小腫瘤,恢復月經和生育,在療效、安全性與改善內分泌功能方面,優于手術與放射治療,對巨/大腺瘤的治療療效尤為突出。催乳素瘤的治療需要有內分泌科、神經外科、放射治療科以及生殖醫學科等專家團隊的規范診治,才能明顯提高療效。不同個體的病情差異,強調治療的個體化,合理應用綜合治療,重視治療后的長期隨訪管理和神經內分泌的康復治療。本文簡要介紹垂體催乳素瘤的臨床特征與診療決策。
催乳素瘤的臨床特征因性別而有所差異,但主要有腫瘤高功能分泌催乳素導致的臨床表現與腫瘤增大導致的鞍區占位效應兩大臨床癥候群。女性患者:主要表現為溢乳、閉經與不孕溢乳和閉經,由Chiari于19世紀報道,也稱Chiari-Frommel綜合征,包括未哺乳的女性患者出現產后溢乳、閉經、子宮-卵巢萎縮。溢乳最常見的原因是高催乳素血癥,其可使女性在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出現溢乳,溢乳率約為27.9%,同時合并溢乳與閉經者約占75.4%。大多數女性患有所謂特發性溢乳和閉經者都存在功能性催乳素瘤。催乳素瘤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癥可引起閉經(或女性月經失調)和不孕(或生殖功能障礙)。
當催乳素輕度升高時(100~150ng/ml)可引起黃體功能不足、反復自然流產;而隨著血清催乳素水平的進一步升高,可出現排卵障礙,臨床表現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稀發或閉經及不孕癥。除催乳素瘤之外的其他鞍區垂體腫瘤壓迫了垂體柄,也會因“垂體柄效應”使催乳素水平增高而導致溢乳。長期的高催乳素血癥可因雌激素水平過低導致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出現骨密度減低、進行性的骨痛等癥狀。
男性患者:主要表現為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減退與不育。催乳素瘤是導致男性ED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ED也常為男性高催乳素血癥的最早臨床表現之一。目前認為睪酮水平下降可能是導致男性ED的機制之一,但不少患者血睪酮水平完全正常,卻仍然表現出明顯的ED,說明高催乳素血癥對**勃起功能可能有直接的作用。不能**和性**障礙等也是催乳素瘤常見的性功能障礙的表現。高催乳素血癥時下丘腦分泌**釋放激素(GnRH)的頻率和幅度均明顯減低,使垂體分泌促黃體生成素(LH)與卵泡**素(FSH)的頻率和幅度也減退、睪丸合成睪酮的量明顯下降,而引起**減退,表現為對性行為興趣下降甚至消失,**生成的功能明顯下降。
男性第二性征減退,可表現為胡須生長速度變慢,發際前移,**稀疏、睪丸變軟、肌肉松弛以及出現男性乳腺發育。腺瘤增大導致的鞍區占位效應。腫瘤對鞍區占位的臨床表現包括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和其他顱神經壓迫癥狀、癲癇發作、腦積液鼻漏等。腫瘤的大小一般可分為微腺瘤(直徑<10mm)、大腺瘤(直徑>10mm)、巨大腺瘤(直徑>40mm),巨大腺瘤可向鞍外生長,破壞蝶鞍,向鞍旁、鞍上侵襲。但無論巨大腺瘤、大腺瘤抑或是微腺瘤均可表現為侵襲性生長。
催乳素瘤直徑>10mm者可因壓迫鞍膈而有嚴重頭痛;腺瘤若向鞍上生長可壓迫視交叉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主要表現為顳側偏盲或雙顳側上方偏盲;向鞍上生長還可以直接損害下丘腦功能而出現尿崩癥、睡眠異常、食欲亢進或減退、體溫調節障礙、自主神經功能失常、性早熟、性腺功能減退、人格異常等下丘腦綜合征;向鞍旁生長則可侵襲海綿竇,壓迫第3、4、6對顱神經而引起眼瞼下垂、眼外肌麻痹和復視,還可影響第5對顱神經的眼支和上頜支而有神經麻痹、感覺異常等。約15%~20%的患者存在腺瘤內自發性出血,少數患者發生急性垂體卒中,表現為突發劇烈頭痛、嘔吐、視力急劇下降、動眼神經麻痹,甚至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征和顱內壓增高、昏迷等危象。男性催乳素瘤患者常因血催乳素水平升高引起的癥狀輕、未能及時就診,導致病程延長,直到腫瘤體積較大,壓迫視交叉神經引起視力、視野障礙或腺瘤卒中出現劇烈頭痛時才就診而獲得診斷。
垂體催乳素瘤的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血清催乳素水平的測定:放射免疫、酶聯免疫以及化學發光等測定方法目前均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測定血清催乳素水平,由于測定方法學的不同,催乳素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常不一致,可根據各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制定正常參考值,但目前尚缺乏催乳素測定方法標準化的研究。目前大多數臨床內分泌實驗室對于臨床癥狀與體征較明顯的催乳素瘤血清催乳素水平一般定于>200ng/ml,若催乳素水平>300ng/ml,結合鞍區MRI影像學檢查,則可明確或肯定診斷催乳素瘤,但如催乳素水平<200ng/ml,需要與其他藥物和(或)其他慢性疾病,甚至生理性原因導致的高催乳素血癥作鑒別診斷。
本共識意見(草案)依據我國胰腺囊性腫瘤的最近研究,并參考國際相關指南和研究...[詳細]
在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占所有癌癥的第四位,而死亡率為第二位。2012年估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