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我國胰腺囊性腫瘤共識意見草案》內容簡介:
胰腺囊性病變(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是一組呈囊性或囊實性的胰腺占位性病變。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PCLs檢出率逐年增加,對這類疾病的認識也日益提高。其中,胰腺囊性腫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尤其受到臨床醫師關注,但對這類疾病的自然史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對其診斷、治療及隨訪成為重要的臨床問題。
《2013我國胰腺囊性腫瘤共識意見草案》內容預覽:
三、臨床表現
多數SCN、MCN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常在體檢或因其他原因行影像學檢查時發現。有臨床表現亦多為非特異性癥狀,包括腹痛、腹脹、腫塊、惡心、嘔吐、腹瀉和體重減輕等。IPMN患者可以急性胰腺炎為首發癥狀,且可反復發作。上海長海醫院單中心大樣本病例回顧研究發現,IPMN患者急性胰腺炎發作頻率可隨疾病進展而逐漸增加。與MD-IPMN患者相比,BD.IPMN患者無癥狀者更為多見。SPN在確診時其瘤體往往已非常大,可因腫瘤破裂而發生腹腔內出血。當PCNs發展為浸潤性癌時,患者可出現與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PDAC)類似的癥狀,如疼痛(腹痛或背痛)、黃疸和新發糖尿病等。IPMN患者可同時或異時發生胰腺外腫瘤,但其發病率較一般人群無明顯升高。
四、影像學
影像學是診斷PCNs的重要依據,常用檢查包括腹部超聲、計算機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內鏡超聲(EUS)、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等。影像學診斷應關注腫瘤生長部位、單發或多發、病變大小、胰管直徑、病變是否與胰管相通、有無壁結節、有無鈣化等。
點擊下載***:《2013我國胰腺囊性腫瘤共識意見草案》
本共識意見(草案)依據我國胰腺囊性腫瘤的最近研究,并參考國際相關指南和研究...[詳細]
在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占所有癌癥的第四位,而死亡率為第二位。2012年估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