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服中藥治療
在人們傳統的中醫理念中,“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骨性關節炎因為有關節疼痛,所以往往歸為痹證。這種痹證通常是指外部環境,如寒冷、潮濕等原因導致的關節疾病,所以也有人認為是“老寒腿”。但現代醫學卻認為骨性
關節炎的病因遠遠超出了痹證的范圍,而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關節軟骨的損害。如果不充分認識這一點,盲目地服中藥治療,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中藥并非沒有毒性,一些治療風濕病的活血化淤、通筋活絡的中藥常有以毒攻毒的作用,對肝、腎功能等會有損害。曾有患者自行服用藤類植物治療關節痛,結果發生急性腎衰竭。長期盲目治療還會延誤病情,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2.盲目按風濕治療
許多風濕病均有關節疼痛,所以,患者常常在沒有確診之前就主觀認為只要有關節痛就是風濕病,按風濕病到處求醫。骨性關節炎按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病例屢見不鮮。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是長期的,患者需應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止痛,還要應用控制病情的藥物。這些藥物除了治病作用以外,還有許多不良反應,如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對肝、腎的毒性作用等。
3.盲目服“軟化骨刺”藥物
許多患者往往有病亂投醫,為了急于解除病痛,到處尋找消除骨刺的藥物,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骨刺就是增生的骨質,是關節軟骨退化后產生的,所以骨刺也是骨頭。骨頭怎么能夠通過藥物消除呢?世上不可能有這種神藥。設想,如果有一種藥物能溶解骨質,那么,這種藥物將會給人體帶來何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呢?所以,藥物能軟化骨刺完全是一種誤導,萬萬不可相信。
4.盲目補充微量元素(鈣、鋅等)
補充微量元素對病情有一定幫助,如補鈣對骨質疏松有益處。但骨性關節炎的病因并非是缺微量元素,所以,補充微量元素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
5.長期僅對癥治療
為了減輕病痛,對癥治療是需要的。但一般是暫時和短期的治療方法,而許多患者卻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對癥治療。這類藥物對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比較熟悉,可能也常選用,如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這類藥物無疑在減輕病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它們也有許多對身體的不利影響。歸納起來,這些藥物對本病的正負面影響有如下幾個方面:
⑴ 可以減輕關節疼痛,緩解癥狀,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這類藥物不能控制病情發展。故非激素類抗炎藥不可長期單獨應用。
⑵ 藥物的副作用。由非激素類抗炎藥誘發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或糜爛的患者中,大約50%沒有癥狀,甚至有些老年人消化道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潰瘍也毫無疼痛的感覺;有的患者因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療;也有因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使血小板急劇下降,導致腦出血而死亡的病例。所以這類藥必須慎用。
⑶ 對軟骨有不良影響。臨床研究已經證明,非激素類抗炎藥會抑制軟骨的合成,還可直接破壞軟骨細胞。而骨性關節炎的病變部位就在軟骨。如果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會對關節軟骨產生破壞作用,從而加重骨性關節炎。使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時間越長,劑量越大,關節軟骨破壞就越嚴重。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