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體重在治療中無關緊要
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損傷和負重,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一點很少被人們認識。早在上世紀,就有人注意到肥胖者有發生骨性關節炎的傾向。
對于超重者,尤其應重視減體重在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有研究顯示,10年中體重減少5千克者,可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減低50%.患有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應盡量將自己的體重減至標準范圍以內,計算標準體重的簡單方法是:體重(公斤)=身高
7.相關治療可有可無
患者往往只注重藥物治療,而忽視相關問題在骨性節炎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①醫療體育鍛煉:進行有關的肌肉鍛煉,可使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增強,減輕關節癥狀,增強關節周圍的力量和耐力及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保持和增加關節活動的范圍及提高日常活動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和疾病控制。
②社會和家庭的作用:重癥患者在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愛、理解、支持與幫助時,病情可得到緩解。
③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對藥物不能緩解癥狀或不能耐受藥物者,理療是較好的一種治療手段。它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肌力,改善活動范圍。
④保護已受損害的關節:要特別注意避免關節的機械性損傷,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磨損,如膝、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日要盡量避免上下樓梯,長時間下蹲、站立、跪位和爬山及遠途跋涉等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尤其在關節腫脹時更應避免。為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患者可以選擇游泳、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也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或其他輔助設施來輔助關節運動。
⑤穿鞋也有講究:穿平底鞋并不是最佳選擇。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人的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后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沖力可能會使人產生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長時間對關節不良影響可出現骨性關節炎的表現。而且,由于足弓的緩沖作用下降,在腳用力不當時易造成老年患者骨折。所以,老年人最好穿松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閑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沖擊,減輕關節的磨損。此外,鞋后跟也不要太高,以高出鞋底前掌 2厘米左右為宜。由于老年人是骨性關節炎的多發群體,所以除了要注意鞋后跟的高度外,老年人鞋底要稍寬大一些,還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8.軟骨保護劑用不用都行
目前,常用的軟骨保護劑可以阻止骨性關節炎的病理過程。這類藥物是屬于治本的藥物,可改善患者的軟骨狀態,恢復關節的正常生化環境,使已被破壞受損的關節軟骨得以修復。許多患者卻沒有認識到這類藥物的治本作用,認為用不用兩可,致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關節炎的臨床癥斷
關節疼痛。在患病早期,疼痛往往并不嚴重,患病關節往往僅表現為酸適或輕度疼痛,遇天氣變化或勞累后,癥狀可加重,休息后則減輕,此期關節活動一般不受限制,易被患者忽視而延誤就診。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變得更為明顯,不同類型的關節炎可表現出不同的疼痛特點。
關節腫脹。腫脹是關節炎癥進展的結果,一般與疾病呈正比。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