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醫生成功分離肝臟連體女嬰
2017-05-10 18:25
閱讀:8211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自江蘇的26歲母親懷孕22周時,產前B超檢查發現腹中的胎兒是連體畸形。江蘇當地醫生建議母親立刻引產。但作為母親,此時已能明顯感到孩子胎動,左右為難。
來自江蘇的26歲母親懷孕22周時,產前B超檢查發現腹中的胎兒是連體畸形。江蘇當地醫生建議母親立刻引產。但作為母親,此時已能明顯感到孩子胎動,左右為難。就在這時,夫婦倆在上海看到了希望……
在產前咨詢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外科主任沈淳教授并不建議引產:“在做好圍產期處理的同時,分娩后胎兒可由手術矯正畸形,且有很好的預后。”上海多名兒科、產科專家診斷評估后也認為,該孕婦無需引產,連體嬰兒在出生后3個月可以通過分離手術成為“***”的兩個健康寶寶。
最終,夫婦倆決定留下這對孩子。2017年2月9日11點,經剖宮產,這對共重4680克的連體女嬰順利降生。誕生后的連體嬰轉入兒科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進行早產兒相關特殊照顧及喂養。經過3個月精心照料,患兒除相連部分,其他各項生長發育指標正常,體重也達11千克,超過了每人5千克以上的分離手術指征。
5月8日上午10點16分,分離手術開始。麻醉好后,由整形科醫生設計皮瓣和手術切口,之后由新生兒科醫生和普外科醫生分離肝臟組織,切斷血管,1小時后成功分離,再由整形科醫生縫合皮膚及臍部再造。整個手術持續2小時15分,于11點16分連體姐妹成功分身,讓這個不幸的家庭擁有兩個健康的寶寶。
據沈淳教授介紹,手術的難點在于連體肝臟的分離,兩個患兒肝臟之間有一個異常的血管相通。值得關注的是,術中精準找到并將其切斷,沒有出現肝血流阻斷和手術中血管性大出血。
據介紹,連體兒是出生缺陷中十分罕見的一種,全球發生率為五萬至十萬分之一。我國是出生缺陷高發的國家,根據1988年~1992年30個省市自治區連體雙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324萬例圍產兒中有106例連體兒,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提高,目前在懷孕14周左右即可作出連體嬰兒的診斷。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