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的播出也催熱了催眠師的行業,同時也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是否真有“盜夢人”,是否可以在夢中改變別人的意識?
催眠術并不神秘,所謂催眠,就是運用較強暗示性的語言或動作等,對患者的感官進行**,誘使其逐漸進入一種放松的特殊境界,從而尋找到平時沒有顯露的心結,幫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礙和生理障礙的治療方法。催眠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與催眠師之間建立起來的良好的信任關系。
催眠界將催眠狀態劃為輕、中、高三度催眠狀態。輕度催眠是指被催眠者身心放松,處于舒服的感覺里,對催眠指令的反應不佳,常常以為自己并沒有被催眠;中度催眠狀態是指被催眠者對催眠指令反應良好,同時意識清醒,甚至比平常更清醒。催眠師可以直接對潛意識下指令,潛意識可以直接把特定的訊息送到意識層面。深度催眠常常令被催眠者產生負性幻覺,即看不見實際存在的人或事物。比如催眠師指令:睜開眼睛后,你會看不見室內的桌椅。當被催眠者睜開眼睛,發現室內沒有桌椅,但當他在室內走來走去時,卻不會因為沒看見桌椅就撞到桌子。事實上,被催眠者不是真的沒看見,而是他看見了卻當作看不見。
“催眠僅是心理疏導的有效方式之一。”據目前他每月能接待需要心理疏導的患者近百名,其中女性占六成,14歲至28歲的少年和青年占總體人數的70%以上,在他接診的患者里年齡最大的為73歲。這些人大多都是由于感情、婚姻及戀愛方面的問題產生焦慮,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與外界缺乏溝通,甚至最終不會與人溝通,喪失社會功能和生活功能,嚴重者可形成焦慮、抑郁甚至精神分裂。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