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膏方既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底蘊,更是彰顯中醫藥學防病治病、養生保健之特色和優勢,因此中醫膏方市場更應該嚴格規范。
中醫膏方是中醫傳統劑型之一,在我國南方地區使用廣泛。江蘇、上海等地的需求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膏方強調個體化給藥處方,需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按照一人一方、一人一鍋的方式制作。然而,由于其豐厚的經濟回報,一些小診所和零售藥店也擠入開方“大軍”,不給人號脈就直接開方,而且開的方子越來越貴,名藥貴藥越用越多。有些診所和藥店使用高壓鍋“煎藥器”流水線操作以縮短時間,或使用不恰當的煎煮容器,或使用質量不達標的藥材,這樣煎出的膏方效果令人擔憂。
在日前于江蘇省南京市召開的全國第二屆中醫膏方高峰論壇上,針對膏方市場魚龍混雜的狀況,專家呼吁:膏方市場亟待規范。據悉,為盡早規范全國的中醫膏方市場,為膏方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的行業指導規范,此次論壇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膏方分會籌委會。
近年來大江南北興起的膏方熱,推動膏方臨床科研、生產制備等逐漸成為中醫藥領域的“顯學”。在秋冬轉換的時刻,冬令膏方又將現身預防保健和“治未病”的大舞臺,因此更應該提高中醫膏方在診斷、治療、加工及生產上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