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措施方案。
近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湖北省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到:為改善人民群眾就醫感受,力爭用3年時間將“以病人為中心”理念貫穿于醫療服務各環節,切實改善看病“三長一短”等問題。
鼓勵醫院周末、節假日、夜間開設門診
《方案》提到,針對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大,號源緊張的專家,要開設彈性門診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結合實際開設“午間門診”“夜間門診”“周末門診”“節假日門診”,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的就診需求。
此外,還鼓勵醫療機構開設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門診。完善多學科診療(MDT)制度,擴展多學科診療覆蓋的專科和病種,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設立門診MDT崗,提供“患者不動醫師動”的MDT服務。
犧牲醫務人員的休息時間坐診,補助調休要跟上
其實,這幾年“午間門診”“夜間門診”已經較為常見,但“周末門診”“節假日門診”聽說的較少,這也就導致湖北這一《方案》公布后,引發了廣泛討論。
有醫生表示:很能理解這個《方案》的本意,對于患者來說這樣的做法方便了大家,畢竟大家活在當下都不輕松,加班成為常態,工作日想要去醫院看病并非易事。但目前的醫療資源明顯不足,若是夜間、周末、節假日等時間段開設門診,肯定都要以犧牲臨床醫護的休息時間為代價,那醫護人員的健康又將如何保證?
醫護人員并非永動機,他們也需要休息,原本正常的、高強度的、超負荷的工作就已經讓他們繃緊神經了,現在就連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都被占用了,他們的身體吃得消嗎?
也有醫生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的舉措真的適合所有醫院嗎?之前我們醫院針對患者較多的科室開設了夜間門診,擔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時候一個晚上見不到一個病人,醫院連空調費都收不回。原本醫院就有夜間急診,各科室都有醫生自辦,若是遇到緊急病例,值班醫生和急診醫生很快便能完成會診,解決問題。”
也有醫生表示:自己不怕苦,而是怕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到醫院坐診,卻看不到幾個患者,一天下來休息沒休息好,事情也沒做啥,浪費時間內耗自己!
其實,上述醫生的這些擔憂也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夜間門診”“午間門診”“周末、節假日門診”等是否有開設的必要?其實,國家衛健委此前發布的《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規定》明確,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務人員出診管理,依照門診患者病種分類和特點,合理安排各專業不同年資醫師出診;并針對地域、季節特點,結合號源使用情況,動態調整出診單元數以及單元接診人次,合理配置門診人力資源。
這意味著,開設這些門診可以根據醫院自身情況來定,沒必要強求人流少的醫院普及,而是應該從人口密集、年齡結構等因素考慮,優先從患者量較大的頭部醫院試點,再根據實際情況增減即可。
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若夜間、周末、節假日要求醫生坐診的,請一定要把相關補償給到位,而不是道德綁架,讓大家用愛發電。其次,除了物質補助,保證醫護人員的休息時間同樣很重要,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因為醫護休息不夠,而影響到工作日的醫療工作。
半天內接診不超過30個患者,保證最少6分鐘的問診溝通時間
《方案》除了要求開設相關門診之外,還明確要保證“充分問診”時間。
《方案》明確,要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要結合專業特點合理安排號源量,為醫患溝通預留充足時間。優先遴選一批醫院作為試點單位,選擇部分專科或專家,實行門診限號管理,將每名專家在半個工作日的號源限制在30個左右,保證每名患者的溝通時間平均在6分鐘以上,充分做好患者病情講解、化驗單解讀、注意事項告知等工作;加強就診秩序管理,引導患者有序排隊,保障診室內一醫一患,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提高問診效率和質量。
專家限號,半天不超過30個,顯然是減輕了專家醫生的負擔,讓醫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患者溝通,但實施起來并非易事。
何出此言?
雖然接診的患者減少了,但能稱得上專家的醫生屈指可數,排在外面等待的患者該何去何從?大家都是沖著專家去的,半天就接診30人,可想而知掛號會有多么緊張,畢竟患者不會因為專家人數不夠,就會減少的。
這樣的舉措好像是解決了問診不充分的問題,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這局何解?
在這里,“愛愛醫”認為最少6分鐘的問診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根據患者疾病的輕重緩急、理解能力等來合理調整,疾病輕,理解能力強的患者就少點時間;疑難雜癥、患者理解程度想對較弱的,就多點時間!這樣就能盡可能的照顧到每一位患者。
目前,《方案》已經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落地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望。不可否認其實施的經驗,對于我國的醫療發展能夠提供重要的借鑒作用。
來 源 | 愛愛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違者必究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