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醫師報》承辦的“聲音?責任”醫界代表委員座談會在京召開。搜狐健康現場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孔北華。
孔北華:第一,關于醫學生的招生規模,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說是多還是少,但中國醫學生數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農村又缺少醫生。現在醫學畢業生很多到了醫藥公司做醫藥代表,這在世界上是沒有的。我們國家很多小的醫學院校,一個醫學院招幾千醫學生,不知道他們如何保障教學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孔北華
第二,關于醫生培養的類型和學制。現在衛計委和教育部已經確定了“5+3”的體制。5是5年院校教育,3是畢業后的住院醫師培訓。我建議“5+3”應該成為醫生培養的主流,滿足解決看病,規范看病的問題。因此,高校應該盡快取消七年制。
關于執業醫師法,有的研究生一上學就拿到了執業醫師執照,這是很荒唐的。畢業一年以后沒有規范培訓,也拿到執業醫師證,也是荒唐的。執業醫師證說明他是有獨立的執業能力,必須規范化培訓之后才能夠拿到。醫學院校畢業之后,應該由教育部門發給他一個準醫師證,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行醫。這是**的責任,不是哪一家醫院的責任。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國家主導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以及國家**主導的專科醫師培訓制度。
關于醫師執照什么時候拿,我認為必須是住院醫師培訓合格以后才能夠拿。我們出的題都是最基本的知識點,是醫學生必須知道的,結果學生還是達不到及格的分數,搞得一些高校被迫每年都要降低分數線,這是不可思議的。我認為止少要三年住院醫師培訓以后,才能夠有執照。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