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而輕“質” 醫學擴招入歧途
2017-03-09 18:23
閱讀:1183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醫療衛生行業人才稀缺,近年來醫學院校大規模擴招,不免在增加招生數量的同時降低招生門檻。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醫衛46組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趙銥民談及了對上述情況的擔憂。
醫療衛生行業人才稀缺,近年來醫學院校大規模擴招,不免在增加招生數量的同時降低招生門檻。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醫衛46組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趙銥民談及了對上述情況的擔憂。
兩年間,趙銥民在全國17所醫科院校實地調研后發現,在省屬醫學院校的設置權由教育部下放至省級教育部門后,就業導向思維導致各地醫學院校飛速擴容,由**初期的40余所增加到目前的300余所,專業設置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學校一年內僅口腔醫學生就招了1000人,一個班竟有80人。”趙銥民說,一些不具備資質的院校也紛紛加入其中,導致臨床教學質量滑坡嚴重,“1000名口腔醫學生,臨床教學基地卻不足200平方米”。
趙銥民說,雖然近些年醫學院校臨床技能競賽如火如荼,但并不能掩蓋大部分學生臨床能力不足的問題。他曾到一所剛剛拿到全國臨床技能競賽一等獎的學校調研,老師告訴他:“為了比賽,學校專門讓8名尖子生進行集中培訓,但其他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卻稀松平常,甚至很差,這一現象較為普遍。”
當擴招演變成“灌水”,意義何在?有些二本院校想要擴招,為了應對學生臨床實習的需求,甚至把一些縣區屬人民醫院劃為了附屬醫院。為了擴招而擴招,匆匆上陣,質量難保。質量不保,只怕醫患關系會越來越糟。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主任楊金生說,中醫院校由原來24所擴大到目前100多所,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好的學校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能達到90%,差的只有50%”。
的確,我國執業醫師考試制度自建立以來,報名人數增長的同時,合格率卻一路走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擴招導致醫學教育水平良莠不齊。
楊金生建議,**應采取**購買服務的形式,根據院校去年醫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來決定當年是否撥款以及撥多少,同時通過修改《執業醫師法》來保障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
“試圖用規培去彌補臨床教學缺下的課,這種思路是不對的,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說。
我們期待行業人數增長的同時,對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斷提升,給予社會期望的服務水準。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