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神經系統科學的進步,是治療神經類疾病的階梯,但這類科學的用武之地絕非局限在醫學領域。英國一些學者認為,神經系統科學今后可能被應用到戰場上。
試假想,以神經科學為武器的戰爭會是怎樣:被能量束武器射中會產生痛感;用電子刺激大腦可增強單兵戰斗力;甚至直接用大腦控制武器對敵發起攻擊。
何止療傷
科學在進步前總像是虛構。但正是一個又一個虛構變成現實,推動人類進步。
英國神經系統科學專家說,發展到今天,神經科學正朝向繪制大腦活動方向發展,一旦借助大腦活動圖了解對方思維,戰爭的方式就會變樣。把神經系統科學應用于戰爭,難說是好是壞。
“我們清楚,神經科學研究可對社會產生巨大的益處,它可以貼近日常生活,找到一些疾病的具體療法,幫助治療例如帕金森綜合征、精神分裂癥、癲癇、吸毒成癮、抑郁癥這類神經紊亂型疾病。”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生化藥理學教授羅德·弗勞爾說。“然而,了解大腦和人類活動,除了可研制藥物推動社會發展外,還可以使人類社會倒退,例如,應用于戰爭武器。”
弗勞爾現正帶領一個研究組,聯合神經科學、國際安全、心理學和倫理學專家,預判神經科學未來發展應用的走向。這個研究組的一份報告刊登在7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上,報告著重闡述神經科學的戰爭應用。
話說利弊
報告將神經科學的戰爭應用一分為二,一是借助神經科學強化部隊戰斗力;二是借助神經科學打擊敵軍戰斗力。兩種應用原理相似,卻在倫理上相互對立。
借助神經科學,有多種方式可強化戰斗力。例如,用大腦思維直接控制無人機等武器對敵攻擊;用大腦造影判斷不同士兵的警戒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水平,進而指派不同任務;直接借助藥物或神經傳導手段向士兵“灌輸”特定指令等。
“許多研究已經在進行中,例如如何用藥物增強戰地士兵的警戒力、注意力、記憶力,”報告說。另外,軍事指揮官對掃描士兵大腦、判斷不同士兵的不同特長進而指派不同作戰任務表現出極大興趣。
牛津大學大腦造影學專家伊雷妮·特蕾西是報告的撰寫者之一。她說,現階段,一些神經科學技術概念已經投入醫學試驗并獲得成功,例如借助大腦假體植入術幫助安裝假肢的患者用意念控制假肢活動。
“可以想象,這些技術如何應用于軍事,或幫助傷殘士兵復原,或幫助士兵用意念遙控武器。”特蕾西說,“這些玩意兒今天是這個樣,但隨著技術進步,明天就會變成那個樣。”
觸及倫理
但是,專家提示,當把意念、假體、遙控、武器、戰爭、傷亡這些概念串在一起的時候,倫理問題就會出現。
“神經科學應用于軍事,可能模糊意念和機器的區別,所以,需要極度審慎。”弗勞爾說,“如果有一天,我們用大腦控制一部精妙的機器,這個機器做了些事情,構成了戰爭罪,誰又該承擔罪責,是人,還是機器?”
在這篇立意新穎的報告中,撰寫者同樣分析了借助神經科學打擊敵軍戰斗力的危險。例如,一項名為“制導能量武器”的新技術正在起步,它可以發射一種波長為1毫米的能量束,被擊中的人會產生痛感,進而失去認知能力。
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國際安全教授馬爾科姆·丹多說,神經科學技術仍處在發展中的初級平臺,離真實應用于戰爭仍有一段差距,在此期間,業內人士應當評估這些技術的影響。
“我們處于應用神經科學的最初階段,它留給我們一扇掂量利與弊的窗口。”丹多說。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