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醫院被砍傷醫生搶救無效不幸辭世,毫無意外地觸動了醫療衛生界的敏感神經。實際上,自陳仲偉被襲消息傳來開始,醫療界同行已經是一片嘩然與痛斥,本已積聚的社會情緒迅速被點燃。網上一張張悲傷的照片,用黑絲帶作為頭像的社交媒體,與其是在訴說著一種悲傷與難過,倒莫如說是在訴說著一種不平與憤懣。
一位溫婉的醫生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說:一個晚期癌癥病人的死亡,在互聯網上掀起軒然**。廣州一位德高望重的主任醫師活活被砍死,只有同行們在默哀,主流媒體卻一片沉默。這個**,病的不輕,不想再說些什么,在從醫路上,且行且珍惜吧。全國僅有282萬醫生,按目前這個形勢,以后只會越來越少。大家還是加強鍛煉身體,少生病吧,以后看病會更難了……
另一位醫生在社交媒介上寫道:一早上起來整個朋友圈都是黑絲帶,感覺很心痛,但更多的是無力,所有的這些憤怒和悲傷都出不了這個圈子。隨便打開一個新聞app,頭條不會是陳主任。明星隨隨便便就可以上頭條,而這類的事情真的只有我們學醫的在關注。陳主任,一路走好——
這兩段感言,能代表普通醫務工作者在這一事件面前的不平感和無力感,頗能引起共鳴。除了對“主流媒體卻一片沉默”持保留態度之外(事實上,包括新華網在內,截至寫稿時可以搜索出900多篇相關報道),這兩位醫生朋友對此事的看法確實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同——此類惡劣的傷醫事件對醫療行業的打擊和損傷不容低估,其傷害的不僅僅是醫師陳仲偉個人及其家屬,而是數以百萬計的醫療工作者的職業安全感和尊嚴。從長遠的角度看,它會嚴重損害到整個社會的醫療安全保障。
按傳統套路,要反思的首先又是有待改進的醫療制度、亟需提升的醫院安全設施和精神病的公共管理制度。需要反思的還有越來越極端的醫患關系,以及在這些事件中起到傳播作用的媒體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但冷靜下來想想,這終歸只是一個極端個案:一顆二十年之后變黃的牙引發的血案,是什么樣極端的性情的人才能制造出來?一個有著精神病史記錄的兇手制造出的慘案,不具備承擔起海量反思和總結的價值。遠離這件個案,去尋找原因,是大而化之的緣木求魚,無助于認清這起悲劇的本質。
相比而言,仔細研究行兇者這類“持久的妄想癥障礙”患者和行為方式,完善醫療單位醫生的保安及***保護等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防范和解決方式之一。但僅依靠安全手段來提升安全感不失為應急之舉,只強化一面而忽視醫患天平另一端,真能給醫生們創造一個安全行醫的環境?這就像是面對洪流,固然可以不斷加固大壩擋住,但若水源不停、不及時疏解洪水恐怕也非長久之計。
無論什么情形下,培植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任增量依舊是化解問題的關鍵。醫生群體、媒體、大眾都需保持一份克制理性與公共責任。當然,也必須堅持“依法辦事”,對蓄意的傷醫行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