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醫務人員的朋友圈里瘋傳一組照片:9歲小女孩躺在手術椅上,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醫生屈鐵軍跪地40多分鐘為其手術,被網友稱為“最美姿勢”.屈鐵軍并未想到照片在微博微信上瘋傳之后引起如此大的反響,他說手術只能采用臥姿或跪姿,將手術床抬高醫生就不用跪了,但是操作會很不便利,也會影響手術的精細性。
這樣的姿勢之所以被網友形容為 “最美”,在于這名醫生并非刻意為之,恰是一種自然的職業舉動。越非人為“造美”,越是出于“醫者仁心、精益求精”的行隨心動,越能打動人心。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日,在河南太康縣人民醫院門前,醫生和護士被逼著輪流抱著一名幼兒的尸體。據稱,該幼兒的病情加重在該醫院搶救,但搶救無效不幸死亡,隨后家屬把醫護人員限制在治療室里面辱罵毆打。
醫護人員未能搶救回一個鮮活的幼小生命,死者親屬當然悲痛,激動難控,言語過激,可以理解。但如此強行要求醫護人員輪流在醫院大門口抱著幼兒的尸體予以羞辱性示眾,侵犯了醫護人員的人格尊嚴,觸及了法律的底線,而且這樣的“醫鬧”還不時曝光。誠然,“醫鬧”應被究責,但醫患溝通機制的長期缺失,也是醫患**未得到及時化解的主因。所以,置于當前局地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背景之下,屈鐵軍身上散發出的這種職業美感,的確沁人心脾、甚為珍貴。他們的美麗身姿,就是搭建醫患“溝通機制”最穩固、最溫情的節管。
其實,這樣的“最美鏡頭”并非個案。日前,一組手術室里男醫生哄“小蘿莉”的溫馨照片,就在廣大醫生圈、微博微信上大量“瘋傳”,點擊率一路飆升。照片記錄了即將做心臟外科手術的小女孩,在浙大附屬兒童醫院心外副主任石卓“大叔”像溫暖母親一樣的耐心安撫下,轉哭為靜。與屈鐵軍一樣,石卓對他的“靚照”瞬間走紅網絡也感突然。他認為,這是一名醫者的自覺行動,而這種畫面在手術室里并不少見。語言、眼神、懷抱安慰患者,手術室里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做過。
頗長一段時間以來,雖然諸如醫護人員開大處方、收受紅包、對病人心急火躁、缺失“耐心、仁心、愛心”導致醫患事故等負面事件時有曝光。但我仍然堅信,這些醫生仍非醫護隊伍中的主流,他們只能代表極少數群體中的一員,即便一粒老鼠屎能弄壞一鍋湯,但不能抹殺大量“醫者父母心”的客觀存在,他們的“最美姿勢”仍然是醫衛行業的主體構成,也必將帶動和影響更多“仁心仁術”的醫生“遍地開花”.
要培育起“最美姿勢”生存和壯大的社會土壤,就必須完善制度,進一步凈化醫衛領域長期積存的各種流弊。比如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醫衛領域的“功利思維”?是什么機制與障礙讓“醫藥分家”難以落實?其實,很多醫生也是身不由己,醫院要提高收入,就只能增加門診量、多收病人、多開檢查,病人一多,根本無力實現耐心溝通,也無法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
我們需要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加大財政投入,建立補償機制,充分承認醫生的勞動價值,調動其積極性,而非讓醫生靠賣藥和開檢查單賺錢。要知道,到醫院里無理取鬧的患者家屬畢竟是極少數,如果他們與醫生之間能實現全程的、透明的、有效的溝通,為鬧而鬧就會減少許多。醫患關系緊張,病灶還是出在制度上,只要醫衛領域的制度土壤重回良性,每一個醫生的姿勢都會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