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標志物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國**癌癥研究所(NCI)召開的“人類免疫及腫瘤免疫診斷會”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國第七屆“腫瘤發生生物學和醫學”會議上被大家確認,并開始引用。
20世紀80年代,專家利用雜交瘤技術獲得了能識別腫瘤特異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并研制了單克隆抗體識別系統。
而且,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出現了大量的抗腫瘤單克隆抗體,并與同時出現且日新月異的免疫學檢測技術(RIA、IRMA、ELISA、CLIA、IFA、TRFIA等)相結合,發展了眾多的腫瘤標志物檢測項目并不斷地應用于臨床。
腫瘤標志物在腫瘤普查、診斷、判斷預后和轉歸、評價治療療效和高危人群隨訪觀察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找個全新的絕非易事
中國醫科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李林(化名)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道,發現一個全新的腫瘤標志物太難了!
目前,人類發現的腫瘤標志物已有百余種,但臨床常用的僅有20多種,能用于大規模人群普查的腫瘤標志物則更少。
經典的研究方法是通過對細胞mRNA表達水平差異來判斷和尋找潛在的腫瘤標志物。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如蛋白質組學來尋找大規模的腫瘤標志物。
“但是,如何在眾多潛在的腫瘤標志物中選擇有意義的標志物并加以驗證是個很不容易的事情。”李林表示,實驗驗證十分漫長,須通過大規模人群做臨床實驗來證明該腫瘤標志物具有臨床意義。
血液量有要求
血液是臨床檢驗中最主要的被測樣品。“所以,用血液檢測或”監測“腫瘤,盡管特異性不高,卻一點也不新鮮。”科學網博主周明表示,“一滴”也并不神奇,在醫院抽血時,大家認為一管量太多,其實,測一種腫瘤標志物只會用到幾到幾十微升的血液。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副主任崔巍教授介紹,腫瘤標志物一個套系的指標檢測有3——4項,通常需要4——5毫升的血清。
血液主要由血清和血細胞組成,指抽血后將血液通過離心機離心,取得的上清液體即為待檢測的血清。“如果抽取的血液太少,血清就少,上機檢測還要留出儀器檢測的死腔量。”崔巍表示。
衛計委中日友好醫院檢驗科、輸血科主任曹永彤介紹道,各項指標檢驗方法不同,標本檢測用量各有不同,每個標本用量從十幾微升至數百微升不等。
產品多為試劑盒
據曹永彤介紹,目前臨床應用的檢測標志物均為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冊的體外診斷試劑,多數為試劑盒。主要用于臨床常見腫瘤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等的鑒別診斷、療效監測、預后判斷、復發監測。
試劑盒具有性價比高、高效靈活、特異性強、操作簡單的優點:高質量,低價格;多個樣品可同時被分析,靈活確定分析試樣的數量;優選高度特異的針對腫瘤標志物的配對抗體;96孔預包被板的完整試劑系統等。
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顯示,Hsp90α在乳腺癌、結直腸癌、小細胞肺癌、宮頸癌、肝癌、食管癌、膀胱癌、甲狀腺**狀癌中都可發生顯著改變,因此,Hsp90α可作為廣譜腫瘤標志物。
科學網博主韓健的理解是,“羅教授的貢獻是把Hsp90α首次應用到肺癌的預后和療效評估上,而且研發了試劑盒,通過了藥監局的審批,可以進入市場了。這的確是一個可喜的成果,需要一個團隊多年的努力,其中的辛勞和艱難可想而知。”
檢測靠化學發光
當前,在檢測技術上,腫瘤標志物將生物化學、核醫學、免疫學、細胞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等諸多學科結合在一起,不僅使檢測項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檢測的特異性和靈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深圳邁瑞公司技術人員竇佳(化名)介紹,他們開發的一些試劑盒產品用來檢測血液中的成分,除了腫瘤標志物,還可用來檢測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和激素等。
大部分腫瘤標志物產品的檢測原理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結合,腫瘤標志物作為抗原,將其抗體與磁珠結合,將抗體與血液樣本混合后“抓出”腫瘤標志物。然后利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CLIA)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醫院里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以大型化學發光儀為主。
“可以將多個試劑盒置于大型發光儀中,只要血清樣本量足夠,可以同時檢測一個血清樣本中的多個指標。”竇佳表示。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