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不禁讓人感到惋惜,誰來對醫生的健康負責?
網友“@妙手仁醫”表示,“優秀醫生本來就是一個醫療體系中非常稀缺的資源,醫療不只是靠藥品和儀器來解決的,最為關鍵的是優秀的醫生。但是,無法避免的狀況是,優秀醫生擔負了太多的責任,大量病患的診療、科研、行政研究,還需要做一個好的家庭成員。如果以這種方式工作下去,過勞死的醫生不會就這么一個,還會更多。”
醫院要為醫生減壓
目前,華西醫院還為醫生開設了20多個協會,有舞蹈,有瑜伽,還有書畫等,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舒心,健康的生活環境。該院去年拿出400萬元的預算,為職工團購各種健康運動的充值卡,包括游泳、籃球、足球等。現在該院外科醫生只要做完手術之后有時間,都會去游泳池鍛煉一下身體。
“醫生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自我調節也很重要。”廖志林稱,醫院要把員工健康作為醫院良好的文化內容之一,但醫務人員自己也要重視自己的健康,要懂得自我調節。
好好活著才能造福更多病人
“王奇的去世是非常可惜的,他在事業上有很長的路要走。他的倒下,對于醫生們來說也是一種警示。”
在張強看來,人到中年的時候,來自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以及家庭的負擔,都使人處在慢性持續疲勞的狀態,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會隨之改變很多。其實,整個社會對健康都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醫生這個群體也脫離不了整個大環境的影響。“醫生不僅僅在體力上處于緊張的狀態,在精神上始終也有壓力。這樣便容易忽視‘只有醫生自己健康了,才能給患者帶來健康’的真理。”
張強感嘆,醫生怎樣在事業、健康、家庭三者之間權衡,這是對做醫生的一種考驗。“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時,事業才可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