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累倒獲“點贊” 值得深思!
2016-11-08 18:35
閱讀:1454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近來,媒體不乏關于醫生“累倒”的報道:《醫生連續手術23個小時累倒 躺地面休息》、《令人敬佩的醫生 連做32小時手術被累倒在地》、《醫生累倒 手術室外喝葡萄糖獲網友點贊》……這些新聞均獲得眾多網友點贊,認為這是醫生敬業。但是,是否有人想過:醫生過勞,對自己、對患者都是傷害,除非戰爭或突發災難,人手短缺,這種情況絕對不應該發生。
近來,媒體不乏關于醫生“累倒”的報道:《醫生連續手術23個小時累倒 躺地面休息》、《令人敬佩的醫生 連做32小時手術被累倒在地》、《醫生累倒 手術室外喝葡萄糖獲網友點贊》……這些新聞均獲得眾多網友點贊,認為這是醫生敬業。但是,是否有人想過:醫生過勞,對自己、對患者都是傷害,除非戰爭或突發災難,人手短缺,這種情況絕對不應該發生。
中國醫師協會2015年3月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顯示,我國醫護人員普遍存在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等問題。在7000多名被調查醫生中,九成受訪者表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八成受訪者表示,沒有雙休日的概念以及最近一年沒有帶薪休假。由于工作壓力大,加上醫患關系常出現問題,一些醫生在手術前會出現難以入睡的情況,長此以往影響身體健康。
一線醫生表示,一天的門診量近百人,有的科室達一百多人,接診時間甚至沒時間喝水、上廁所。就這樣還有一些病人掛不上號、看不上病,醫生也是能多看一個就看一個。如果說門診是醫生每周的“必修課”,那么外科醫生連臺手術更是家常便飯。
大家都知道疲勞駕駛危害大,因為疲勞可能誘發車禍。同理,醫生也是人,也會疲勞,醫生過度勞累不僅對醫生本人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對患者也是一種風險,因為醫生過勞有可能增加對病人的誤診、誤治等醫療風險。如果醫生自己安排一天連續幾臺手術、手術時間連續十小時,說明這個醫生在名利驅使下已失去正常判斷力;如果是上級領導安排的,說明這種領導只知道創收,無視下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只有在突發事件導致病人突增時,醫生為了搶救病人而連軸轉才是可以肯定的。
對此,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直言:我們的價值觀應該重新檢視,有奉獻精神值得肯定,但這種疲勞行醫和奉獻精神無關,或者說表面上看是奉獻,實質上卻危機四伏。雖然因此發生**不多,但相對于精力充沛醫生的手術,疲勞醫生的手術效果肯定差一些,而且也會對醫生本身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是得不償失的殺雞取卵行為。如果真的病人多到處理不過來,為什么不多培養或引進更多的醫生或者介紹病人到其他醫院去治療?說到底還是利益誘惑,這種做法和敬業沒有任何關系。
或許,累倒在地的醫生不需要點贊,只需要公眾對醫務工作者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體諒他們的艱辛與不易,將心比心,才能心心相印;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關系不是商品可以等價交換,而是醫者仁心對患者的救治和關懷,這是金錢買不到的。
面對躺地而眠的醫生,或許簡單呼吁關愛顯得廉價;面對態度生硬的服務,簡單提出批評也不能解決深層問題。
要想告別過度的疲憊,恢復應有的溫情,還必須依靠深化醫改。比如,提高醫生待遇,建立適合行業特點的薪酬機制,勢在必行。甚至,還要靠體面的收入增加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增加醫療人力資源的供給。再比如,病患的分流應該繼續推進。基層醫療的基礎要夯實,小病一定要留在基層醫院。甚至有專家提出,大醫院可以試點逐步取消門診,讓好鋼真正用到刀刃上。
在此基礎上,再對醫生的服務態度提出嚴格約束和管理,溫情服務甚至個******務才會成為醫家常事。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