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衛計委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公布遼寧省公立醫院第一批實行市場調節價醫療服務項目的通知》,確定了第一批實行市場調節價醫療服務項目清單,自9月20日起,對100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放開,實行市場調節。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醫改推行了7年,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根本原因就是價格改革沒有跟上。
自去年***印發《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后,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份已經逐漸放開了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將定價權交給市場。加上此次遼寧省放開100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這一系列的政策的導向顯示,市場主導已經成為醫藥價格改革的主基調。
涉及到價格的改革,往往最能牽動人們的神經。那么,此番遼寧放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醫院和醫生的收入或將提高
據《醫學界》觀察,此番遼寧放開100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其做法就是“騰籠換鳥”.具體而言,就是把藥品衛材等虛高價格降下去,擠干其中的水分,然后把相對低廉的醫療服務價格調上去。
分析人士認為,放開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讓公立醫院和非公立醫院的收費公開競爭,定價會更加趨于合理。從歷史上來看,中國醫療服務價格長期沒有得到改變,醫療服務價格也明顯偏低。因此,參照此前非公立醫院放開部分定價權后的影響,此次公立醫院放開定價后,很可能會出現漲價的情況,但漲幅不會太大。
屆時,醫院的總收入將會增加,如果能分攤到醫務人員身上的話,醫生和護士的工資也將有小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放開部分醫療項目的醫療服務價格,通過市場調價的手段,提升了醫務人員的診療費,這意味著醫生的學識、經驗、技術等無形的價值得到了重視,有利于醫務人員自身價值的回歸。
價格放開是大勢所趨
據《醫學界》了解,目前公立醫院可知的醫療服務項目,有6000多項。雖然跟總量相比,遼寧放開的這100項看似“不足掛齒”,但不可否認的是,理順公立醫療服務價格,對于目前處于深水區中的醫改來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表面上看是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實質上更傾向于醫療服務體系的內部結構調整。陜西省山陽縣衛計局副局長徐毓才認為,遼寧省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上的探索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價格調整,它為下一步公立醫院在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價格機制等機制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雖然目前遼寧省放開的是首批100項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由此可見,首批醫療服務價格的放開,無疑對接下來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具有開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