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無痛苦消化內鏡應用指南》簡介:
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普及和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提高,無痛苦消化內鏡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國已有很多單位開展無痛苦消化內鏡操作,但至今缺乏統一的操作 規范。因此,非常有必要制訂適合我國國情的無痛苦消化內鏡應用指南,對其適應癥、禁忌證、操作流程、術前準備、術后復蘇及并發癥防止等環節做出規范,以利 于該項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2013中國無痛苦消化內鏡應用指南》內容預覽:
1 定義及目的
無痛苦消化內鏡是指通過鎮靜及**物等技術手段,消除或減輕患者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的痛苦,從而提高患者對消化內鏡的接受度,同時能使內鏡醫生更順利地完成診療過程。其目的是減少患者的焦慮和不適,從而增強患者對于內鏡操作的耐受性和滿意度,降低患者在操作過程中發生損傷的風險,為內鏡醫師創造最佳的診療環境。
2 實施條件
2.1 無痛苦消化內鏡診療室設置要求 除滿足消化內鏡室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1)無痛苦消化內鏡診療室單個診療單元面積不小于15m。
(2)診療室內除應配置消化內鏡基本診療設備外,應配置心電監護儀、麻醉機、供氧和吸引系統、心臟除顫儀、氣道管理設備(簡易呼吸皮球、常用麻醉咽喉鏡、氣管內插管用具等)和異丙酚、**、**等常用**物,以及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納洛酮、氟馬西尼等常用急救藥品。
(3)具有***麻醉恢復室或麻醉恢復區域,建議內鏡操作室與麻醉恢復室床位比例為 1:1--1:5,并根據受檢患者數量與麻醉鎮靜性質設置面積。應配置心電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急救車、輸液、吸氧、吸引及急救設備。
2.2 人員配備
無痛苦消化內鏡應由具有主治醫師(含)以上資質的麻醉科醫師負責實施麻醉/鎮靜,并由較高年資的消化內鏡醫師實施內鏡操作。根據無痛苦消化內鏡患者受檢人數與受檢方式以及麻醉/鎮靜性質合理配備麻醉醫師人數。建議每個操作單元至少配置 1名高年資麻醉科住院醫師和 1名麻醉科護士;每 2--3個操作單元配置 1名具有主治醫師(含)以上資質的麻醉科醫師,指導并負責所屬單元患者的麻醉鎮靜以及麻醉恢復。
點擊下載***:《2013中國無痛苦消化內鏡應用指南》
在感染、創傷等應激狀態下,蛋白質代謝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壞,分解代謝加速,尿氮...[詳細]
消化道是維持機體營養的最符合生理的途徑,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礦物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