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寧波市第一醫院將逐步減少并最終取消門診輸液的消息,引起了社會關注,調查中半數以上患者反對取消門診輸液。
首先需要明白的一個事實是,普通門診不設輸液服務本就是一種國際衛生慣例。據了解,在很多發達國家及地區,都***過類似的統一標準,不允許病人在門診輸液治療。在這些地區,“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術”這樣一種醫療觀念很流行,很少有人會主動找醫生要求輸液。
目前,我們可能是世界上濫用輸液及抗生素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何如此?一來,人們對輸液存在一些錯誤觀念。輸液的種種危害與隱患被漠視,人們往往只看到輸液“好得快”的一面。不少醫生也把這種錯誤觀念灌輸給患者。二者,與國外對輸液的嚴格限制相比,我們輸液的門檻實在太低,在適應癥上也放得過于寬松。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輸液相比吃藥而言,能夠產生多達數倍的利潤。
我認為,“叫停門診輸液”是糾正抗生素濫用道路上,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關鍵一步。但遺憾的是,在這一件事上,我們當下或許還并沒有達成共識。一方面,愿意像寧波市第一醫院一樣,犧牲自身利益,將公眾健康放在第一位,邁出這一步的醫療機構還寥寥無幾。其次,作為最權威的衛計委門,在這樣敏感而重要的事情上,卻至今未給出權威性的釋疑與鮮明的態度。最后,這種明顯服務于公共利益的轉變卻沒有得到來自于患者的理解。這都說明了,要糾正公眾這種錯誤的用藥觀念,依然任重道遠。
要達成正確而理性的認識,最關鍵的要素是**管理部門對之的態度與立場。從香港地區過來的很多居民,在一般疾病上從不輕易選擇輸液,而口服抗生素都要求醫生們一次開夠5天。這很有可能應歸功于香港特區**統一的嚴格監管培育出來的觀念。
這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就是說,光是醫院自發進行還不行,還離不開有關衛計委門的參與與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