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話題都備受關注,一系列強信號將在全國兩會釋放。
2023年全國兩會于近日召開,“醫療衛生強基層”繼續成為熱議話題,編制、待遇、職稱成為高頻詞匯。今年各地帶來了哪些基層聲音?
今年兩會前,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缺編嚴重、空編率高、臨聘人員占比高等問題的呼聲很高。
湖南省醫療保障局局長馬金輝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重新核定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編制。適當向農村偏遠地區鄉鎮衛生院傾斜,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二是人社部門加快基層衛生人員招聘力度,將空編率控制在5%以內。
三是統籌解決編制和財政投入問題。
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河南省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建議,將村衛生室(所)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納入編制預算,像教師進修一樣加強鄉村醫療人員的業務培訓。
關于“財政保障”方面,這些問題曾被指出:
疫情防控中的投入未得到及時補助問題;
人員經費與運行經費得不到保障,大量編外臨聘人員的工資待遇問題;
國家基本公衛項目資金和基本藥物補助經費延遲撥付的問題。
對此,馬金輝建議,一是開展專項督查督辦,二是將基層衛生的財政保障、專項資金管理等納入真抓實干考核或對地方黨委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促進基層衛生發展的政策落地生效。
解決鄉村醫生身份、待遇問題,依然是今年各地關注的重點之一。
北京市人大代表邢衛兵表示,要吸引年輕人進入鄉村、留在鄉村,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鄉村醫生待遇,讓愿意從事鄉村醫生這個職業的年輕人沒有后顧之憂,并且能夠在職業中獲得足夠的收入,保持體面的生活。
福建省張美娥指出,村醫待遇由公共衛生、績效薪酬、政府津貼、運行補助等方面組成,建議要提高村醫工資待遇特別是基礎工資部分。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潮州市許澤榮窯變藝術館館長,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許澤榮建議,優化鄉村醫生隊伍梯度、加大經濟欠發達地區鄉村醫生后備力量的培養力度、穩步推行鄉村醫生職業化進程。
云南省人大代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醫療保障局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健梅建議,將農村地區新增公衛補助資金重點向鄉村醫生傾斜。除公衛經費和基藥補助外,還向村醫補貼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記者集體采訪時說:“現在已進入疫情舒緩階段,也正是國家繼續強化基層衛生體系非常好的時間節點。”
他表示,在強化基層衛生體系方面我國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體制機制也在不斷完善。面向未來,希望能打造一個更張弛有度、分層、分級、分流、廣泛的醫療救治體系,上下聯動。如此,整個醫療衛生體系會更有彈性、更有韌性,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從容,未來會更美好。
張文宏呼吁,應加快社區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通過動員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力量,賦能社區醫院的醫生,形成三網聯動,分層、分級、分流,應對未來的公共衛生挑戰。
來源丨基層醫聲公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