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的眼中,理想的醫療大抵如此:醫生護士隨叫隨到,個個笑臉相迎;看病的所有費用一律國家負責;最后還要藥到病除,疾病不留任何痕跡。但現實的情況是,這樣的醫療體系只能存在于意識形態中,是烏托邦和理想國。如果把這種烏托邦當成醫改的目標,醫改永遠沒有成功之日。
醫療免費 只是夢想
看病用藥必然產生費用,這筆費用不是個人承擔,就是財政埋單。即使是財政埋單的“免費醫療”,財政的錢也是來自針對國民的稅收。
有專家指出,醫療服務如果完全免費,人們付出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醫療需求將大量釋放,勢必造成資源浪費、醫療費用高速增長,造成巨大財政壓力。在體制上可以考慮免費醫療,但是完全免費可能導致效率低下,醫療服務質量難以改善。醫療衛生屬于“市場失靈”領域,如果是免費供給醫療服務,參保人不用自付一定比例,或是比例過低,都可能產生過度使用醫療服務的行為。這種過度使用對醫療資源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這樣下去的話,醫療福利注定要成為無底洞,直至壓垮國家經濟。
英國在世界上率先建立全民免費醫療體制,成為全民醫療保障的典范。但是在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捉襟見肘的當下,今年以來已經爆發4次醫生的大規模**,已經處于幾近解體的邊緣。英國的狀況也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免費醫療不可持續。
藥到病除 僅為幻想
得了病的人,無不希望能夠藥到病除,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這種藥到病除的想法很多時候都是罔顧實際、自說自話。
現代醫學雖然攻克了許多以往的絕癥(比如很多在歷史上肆虐的傳染病),延長人類的平均壽命,但更多的絕癥在可預計的將來還是不可攻克的。一言以蔽之,得了絕癥醫生也無能為力,醫生能做的非常有限。
但中國人很難坦然面對生死。一旦患了絕癥,就會病急亂投醫,為了活命,什么昂貴的療法都愿意試。但大多嘗試都是枉然。
“患者只有客觀、理性地認識生命和健康規律,才能在就醫時有合理期待。”北京安貞醫院洪昭光教授表示,患者就醫需要具有文化、健康、科學三個素養。在科學素養方面,患者應該了解到醫學不是萬能的,很多疾病人類還不能認識,有的病認識了也不能治療,有的病可以治療但效果并不好,有的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
醫生護士隨叫隨到 仍是天方夜譚
中國的醫療資源有限,集中在大城市,醫生少、病人多的現狀,決定了中國的醫生不可能隨叫隨到,也不可能親切得如同上帝的仆人。將心比心,一個醫生一天高強度地看幾十上百個病人,休假的時候也時不時就被叫去加班,你覺得醫生有可能對每個人笑臉相迎嗎?況且醫生的培養周期長,短期內無法補濟很多優秀的醫生。因此,醫生護士隨叫隨到和顏悅色仍是天方夜譚。
需要分清“理想”與“現實”
理想推動了社會發展。人類已經不能沒有理想了,沒有了理想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前進方向。但是,抬頭仰望理想的時候,必需低頭看清楚前進的腳步,不可把理想當作天堂,把現實當作地獄。盲目追求理想,鄙視和破壞現實,違背社會發展的規律,容易走進了歷史發展的誤區。分清“理想”與“現實”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