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衛計委和國家環境局4日發布的聯合聲明,當天新增27例本土傳播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此,新加坡境內經確診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總數已達242例,這讓所有人都有些惶惶不安,不禁擔憂亞洲未來有可能爆發寨卡疫情。
據聯合聲明,新增的27例感染病例中,25例與此前發現的疫區疫情有關,1例與已經發現的疫區疫情沒有關聯,另一例發現的區域先前已有一例確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意味著這一區域可能成為新發現的疫區。
新加坡自5月中旬發現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8月27日發現首例本土傳播病例,此后新增病例連續多日激增,促使新加坡**開展大規模滅蚊行動,強化控蚊措施。
寨卡病毒雖不可治 但無須恐懼
至9月5日,新加坡確診境內感染寨卡病例總數達258起,其**有30名中國公民在新感染。為此中國疾控專家近日提醒,我國存在寨卡病毒疫情輸入風險,不排除暴發可能。
寨卡病毒與我們較為熟悉的黃熱病毒同屬于一個科,最早發現也是從一只用以研究黃熱病的猴子身上分離出來的。寨卡病毒引發的疾病癥狀,主要以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以及結膜炎,頭疼、肌痛等癥狀為主。多數患者能夠在一周左右自愈,如果不是刻意檢查,很可能讓人以為不過是患了一場普通的感冒而已。
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防止它?那是因為寨卡病毒對正在孕育的胎兒有著特殊的毀壞力,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間,有4000例感染過寨卡病毒的孕婦分娩了患有“小頭癥”的畸形兒,比正常產婦高了20倍。“小頭癥”的頭小畸形只是表象,真的問題是腦發育遲緩,腦重量很輕,智力及身體的發育都落后常人,語言及行為發育障礙,孩子的整體壽命也不長。所以說,小頭癥才是寨卡病毒真正的可怕之處,也是國際衛生組織對其格外關注的真正原因。
與大多數的病毒感染一樣,對于寨卡病毒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人類染病之后,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休息飲水,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于一些流感病毒,人類已經研發出了疫苗,但寨卡病毒還沒有疫苗可用,目前可做的就是減少到相關的疫區,避免與蚊蟲接觸,保護好自己。
目前屬于蚊蟲仍然活躍的秋末,依然不能完全杜絕寨卡病毒暴發的風險,對此風險,民眾應該小心謹慎,但沒有必要過于恐懼,畢竟其破壞力還是不能與“非典”、“禽流感”相提并論。對于有了寶寶的孕婦,減少出門,保證居室沒有蚊子,也是較為安全的防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