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河南省胸科醫院一周“雙休”提案順利通過后,近日鄭州市中醫院下發了一個通知:自2016年6月開始,試行雙休。這也是鄭州市級首家實行雙休的醫院。值得關注的是,該院此“雙休”非彼“雙休”,實乃“錯峰雙休”矣。
該消息一經發布,瞬間引爆朋友圈!外院同行更是狂轉發,就“倆”字:羨慕嫉妒恨啊!
該醫院黨辦主任路瑞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醫院的行業性質決定了醫務工作者不可能一刀切的休息,但是只有醫護休息好了,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保證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此次推行“錯峰雙休”恰恰滿足了這兩項要求,根據每個崗位的工作情況自行調整休息時間,從而產生1+1>2的效果。
事實上,我國早在1995年就規定一周雙休作為上班族“標配”的福利,但這福利在醫院等特殊行業卻打了折扣。作為救死扶傷的窗口單位,患者遭遇到病痛需及時就醫,醫生則不得不隨時待命,繁重而無休的工作使得很多醫生不堪重負。
近年來,在不少醫院一些重點科室,醫生常常是超負荷運轉,不要奢談一周雙休,接診時間甚至沒時間喝水、上廁所,大練“耐旱功”和“憋尿功”.過度勞累之下,不少醫生的健康狀況堪憂,甚至時有醫生抱病上崗,猝死于崗位之上。工作處于疲勞狀態,對患者而言,也有可能增加誤診、誤治等醫療風險。保障了醫生的“休息權”,其實有利于醫生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故對于讓醫生一周雙休,保障醫生的健康權益,患者應該樂觀其成。那么問題來了:醫護人員實施“雙休”,會不會使本就緊張的醫療資源更加“難于上青天”?
對此,專家表示,醫院每天的就診量是規律變化的,周一比周二大,上午比下午大。“錯峰雙休”改變了“忙時閑時一個樣”的局面,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同時,醫院還根據科室、診室、專家門診量的變化制定坐診表,讓市民都能掛上號,看上病。